来源外高桥股吧: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郑馨悦
12月18日外高桥股吧,《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船舶大厦,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的高层领导及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日,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船企新接订单2131万载重吨,占全球总新接订单量的49.4%,居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因为订单爆满,目前,中国船舶包括江南造船厂在内的各地子公司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转中,一些船厂及修船厂的订单都排到了3年以后。此外,中国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现在还在积极推进豪华邮轮的建造,预计该邮轮于2023年进行交付。
订单爆满 抓住机遇
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全球造船新接订单量为6440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为2813万载重吨,占全球总新接订单量的43.7%。
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上述负责人介绍,南北船合并以来,中船集团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上市公司也由此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公司方面加紧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疫情期间也从不放松,春节期间重点项目未曾停工,公司还采用远程办公、“云签约”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市场订单。
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厂的订单基本上排到2023年下半年,VLGC(液化气船)市场占有率达到全世界市场的57%,同时集装箱船方面年底还有一批订单外高桥股吧;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研发推出了更契合未来环保需求的双燃料油船,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并在今年11月份与裕民航运签订了4艘19万吨双燃料散货船的建造合同;中船澄西修船业务一直处于国内修船厂的第一梯队,公司主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目前订单饱满。
长城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王志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造船行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三国竞争过程中中国处于领跑态势,无论是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还是在手订单量等指标,中国船企的优势都较为明显。
“疫情对中国船企订单占比增多有正面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近几年我国各大船厂在面对逆境时,主动加大创新力度,高附加值船型不断获得突破,原有优势船型得以加强,未来发展可期。”对于我国订单增多的原因,王志杰表示。
市场复苏 信心充足
近十年来,世界造船业持续低迷,反映航运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在2016年一度下探至历史最低点。不过,中国船舶方面判断,目前整个行业是在好转,一些旧船型将迎来淘汰,需求会不断恢复,公司需要抓住机会。
谈及国际竞争,中国船舶的高层都表现出相当的信心,“公司一直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艺,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除去追求订单量,公司也在高端船型等技术方面不断进步改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造船技术难题。目前中国船舶公司已经拥有非常完整的船舶谱系,甚至即将摘取全球造船业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豪华邮轮。
据悉,大型邮轮是造船行业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早前豪华邮轮的制造被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高度垄断。中国首制的豪华大型邮轮目前就在外高桥造船厂进行船坞搭载。
今年3月份,该邮轮实现连续生产,同时,邮轮专用船坞接长、薄板中心厂房等船厂适应性改造项目先后完工交付。11月10日,邮轮转入坞内连续搭载阶段,实现了从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到实船总装搭载的里程碑式跨越。中国船舶方面预计,该邮轮大约会在2023年交付。
王志杰表示,虽然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还处于较弱的状态,但不少老旧船型正在退出运力市场,随着疫苗推出后全球经济有望回到正轨,RCEP签署将增加区域贸易的活跃度,需求逐步修复。
他认为,中国船舶公司军民品舰船产品线丰富,是我国高端船舶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代表,公司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民品主力船型优势较为突出,在高端特种船舶、邮轮等环保及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