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职业正阅历“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联化”的革新,跟着轿车智能化的继续深化,智能轿车将超逸“轿车”这一产品形状约束,成为可自主移动的智能化场景空间。
假如说2021年商场炒的是电动化,那么2022年便是智能化大年。
在燃油车范畴,我国车企开展时刻也便是 30 年左右,比较欧美等区域百年轿车工业,我国在不少传统中心零部件包含发动机等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假如电动化将自主品牌与海外车企的身位拉平,那么智能化方面,我国车企现已走在了海外品牌的前面。
轿车智能化首要的三个方向包含:自动驾驭、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
智能驾驭:要求强壮的感知、算力和算法
2020 年被商场称为自动驾驭元年,IHS 猜测全球自动驾驭商场规模将在 2020/2025/2030/2035 年别离抵达 500/800/2800/5600 亿美金,在未来十五年内将坚持 18%的高速添加。
evinside数据显现全球 L1/2 技能的浸透率有望由 2019 年的8%提高至2025 年的35%。依据高工智能轿车核算,2020 年 10 月国产轿车 ADAS L0-L2 浸透率为 35.9%,1-11月国产车 L2 搭载率为 11.7%。
跟着特斯拉、小鹏轿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化进程继续推进,估计 L3 技能未来几年处于快速导入期,国内商场有望由 2019 年的 4%提高至 2025 年的 60%。
从单车价值量看,依据麦格纳咨询数据,L1/L2/L3/L4+的单车智能驾驭产品价值量别离约为 500/1200/3400/4500 美金。这其间,决议计划层(自动驾驭芯片、域控制器)与感知层(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在自动驾驭产业链硬件中价值量最高。
以德赛西威为例,其 ADAS 产品 ASP:“全自动泊车+360 环视”一套 2000 元左右,6 个摄像头+2 个超声波雷达。TBOX:ASP 为 500-700 元。域控制器价值 5000 元左右,德赛西威当时所能供给的产品算计最高现已可以抵达 8000 人民币左右,并且未来估计可以经过进一步整合传感器、算法以及生态协作伙伴其他产品完成价值量上行。
在智能驾驭方面,要打造杰出体会,需求三个方面:杰出的感知铺设(传感器)、十分强壮的算力(芯片)和满足优异的算法。
感知层面包含纯视觉计划与多传感器交融冗余计划,纯视觉计划代表厂商特斯拉,以Mobileye视觉自动驾驭技能发家,经过“影子形式”练习与迭代算法,累计销量已打破百万;多传感器交融冗余计划代表厂商Waymo、通用Cruise、戴姆勒、宝马、小鹏等公司为代表,选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等传感器交融计划,相关车型自2021年末起将相继量产落地。
激光雷达方面,职业界最早量产的是法雷奥的 SCALA激光雷达,与奥迪等海外车厂协作严密。毫米波雷达方面,博世、大陆、海拉 2015 年的算计全球市占率抵达 64%。车载摄像头方面,松下、法雷奥和富士通等海外龙头供货商商场份额算计超越 40%。
从国内厂商看:
在激光雷达方面,大疆揽沃、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均已发布车载产品,其间大疆揽沃已取得小鹏轿车订单。
毫米波雷达方面,华域轿车、德赛西威和保隆科技均已推出老练产品,华域轿车现已完成量产配套。
摄像头镜头方面,舜宇光学、联创电子现已取得英伟达、Mobileye和特斯拉的认可,开端搭载量产车型。
比较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激光雷达在方针概括丈量、视点丈量、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才能。2020 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 12.95 亿美元,2025 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 61.9 亿美元,2030 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 139.32 亿美元。
尽管激光雷达是当时传感器中最为贵重的一种,可是现在价格也在技能改善和量产下大幅下降。2020CES 展会上的激光雷达产品整理显现,大部分激光雷达供货商新推出的激光雷达价格都已降至 1000 美元以下,且存在着芯片侧继续量产降价的空间。
算力要求高,一方面是因为跟着自动驾驭等级提高,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装备数量更多,AI 芯片需求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 AI 芯片需求应对的场景、处理的决议计划数量呈几何级数式添加。
自动驾驭 AI 芯片当时干流计划商为英伟达和 Mobileye,自主供货商地平线、黑芝麻的出货相对较少。
2022 年或许迎来头部厂商的超高算力芯片量产。
比方英伟达的最新车载 AI 自动驾驭芯片 Orin x 计划在 2022 年下半年量产。德赛西威作为英伟达在国内的仅有一个域控制器范畴协作伙伴,可完成 L4 等级功用的高档自动驾驭域控制器产品 IPU04 已获多个项目定点。
高通的 Snapdragon ride 芯片渠道正起头追逐英伟达,在全球活跃寻觅落地场景,长城轿车计划在 2022 年推出全球首个依据高通 Snapdragon Ride 渠道的 L4 级量产车。高通的长时刻生态协作伙伴中科创达为本次协作供给了底层软件开发,协助高通畅利落地。此外,中科创达还在与高通一道与别的两家本土造车公司对接。
国内自动驾驭 AI 芯片公司地平线征途 J3 芯片首款搭载车型是抱负轿车 2021 款抱负 ONE;地平线推出了征途系列芯片,现在已配套长安 UNIT、奇瑞蚂蚁、广汽埃安等自主车型;此外华为和黑芝麻的产品储藏丰厚,估计将在近 1-2 年连续量产。
算法方面,因为开展阶段较早,落地不明朗,且长时刻盈余与商业形式亦存在不确定性,商场关于自动驾驭算法类公司(Robo-taxi、Robo-truck 等)亦存在许多不合。2022 年将或许是自动驾驭算法类公司寻觅落地时机,开端展示商业化才能的一年,但惋惜的是现在A股商场没有相关标的。
智能座舱:交互体会更上一层,传统内饰也开端智能进化
自动驾驭的遍及将很大程度上解放驾驭员的双手,顾客运用座舱电子的时刻也将大幅提高。
比较传统座舱,智能座舱具有更好的交互功用,包含软件体系越来越丰厚,屏幕越来越大,触屏/语音交互逐渐遍及,座舱智能化设备如 AR-HUD、DMS 和流媒体后视镜的浸透率也越来越高。
此外,传统轿车内饰也开端智能化进化,包含气氛灯、可调光天幕玻璃、电动出风口,以及高等级自动驾驭车辆将开端搭载能与行人互动的 DLP 车灯。
传统座舱的首要装备仅为车机和外表,单车价值约为 1500 元左右;智能座舱的液晶外表、大屏车机、AR-HUD 等车载电子以及其他智能内饰的单车价值有望抵达 15000 元以上,完成十倍提高。特斯拉数据标明智能座舱电子现已占到其单车价值量的 24%左右(其间包含了ADAS、传感器等)。
依据佐思轿车数据,智能座舱2020年全球商场规模447亿美元,估计2025年抵达738亿美元,复合增速10.4%。ICVTank 亦估计国内涵 2025 年商场规模打破 1000 亿,智能座舱未来五年(2021-2025年)CAGR12.7%。
ICVTank 数据显现 2020 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全球出货量 90 万套,2025 年将飙升至 1000 万套,对应 CAGR 为 74.7%。
在智能座舱范畴,车载操作体系是中心。现在干流的底层车载 OS 首要有 QNX、Android 和 Linux 体系,当然还有华为的鸿蒙体系。各厂商需依据底层操作体系,针对本身产品和硬件布置定制化的二次开发与优化。
一芯多屏多操作体系成为技能开展方向。座舱电子的一个趋势是一切的电子设备同享一个核算渠道。从经济性、安全性与座舱一体化整合的视点动身,“一芯多屏”的交融化计划是大势所趋,可以更好地控制体系,节省本钱。
国内抢先的轿车座舱电子供货商比方华阳集团,其轿车电子智能座舱事务包含数字外表、中控、 HUD 等,首要配套长城轿车、长安轿车和广汽集团。依据高工数据核算,2021 年上半年公司 HUD 新车上险量排名自主榜首,职业第三,仅次于日本精机和电装。
智能底盘:控制舒适“性价比”和自动驾驭的底层柱石
智能底盘首要由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油门、线控换挡和智能空气悬架五大体系构成,其间空气悬挂、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价值量、技能壁垒较高。
空气悬架单套价格在 1 万元以上,可以明显提高控制性、舒适性,曩昔首要装备于奔跑、宝马等奢华外资品牌的高端车型,标配车型价格在 70万以上。国内自主品牌高端车型主打“性价比”,开端推进空气悬架装备下探至 35 万以下。
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体系单车价值均在 1500 元以上,首要由传统制动体系、转向体系升级而来,首要是为了适配轿车自动驾驭和辅佐驾驭功用。跟着未来自动驾驭体系浸透率逐渐提高,线控转向、制动体系的浸透率估计也将继续提高。
智能底盘范畴外资相同占有主导位置
现在全球首要的线控制动体系供货商为博世、大陆、采埃孚天合,其间博世首先自研布局线控制动,占有抢先的商场位置,首要产品为 Two-Box 技能道路的 iBooster+ESP和 One-Box 技能道路的 IPB,其间 iBooster+ESP 产品推出时刻最早,现在使用最广,IPB产品国内首先配套比亚迪汉。
线控转向现在处于研制阶段,实践使用较少,浸透率较低,博世、捷太科特、耐世特等头部厂商在技能上处于抢先位置。
空气悬挂以总成收购为主,现在职业首要由大陆、威伯科等全球龙头主导。
但国内供货商也在不断打破,比方伯特利、亚太股份都有比较老练的产品。
全产业链标的整理
轿车芯片IGBT:斯达半导、扬杰科技、年代电气、华润微、士兰微、新洁能
激光雷达:舜宇光学科技、腾景科技、永新光学、万集科技、福晶科技、水晶光电、千方科技
智能座舱: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继峰股份、虹软科技、上声电子、四维图新、联创电子
智能底盘:伯特利、亚太科技、拓普集团
HUD:华阳集团、福耀玻璃、舜宇光学科技
轿车电子车载显现面板龙头:深天马A、京东方A
3D盖板及触显模组龙头:长信科技、蓝思科技
背光模组领导者:伟时电子
座舱光学中心企业: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水晶光电
座舱声学器材龙头:歌尔股份、瑞声科技
座舱SoC龙头:全志科技、瑞芯微
CIS传感芯片龙头:韦尔股份
CIS封装龙头:晶方科技、长电科技
存储器企业:兆易立异、北京君正、启明信息
通讯芯片设计商:博通集成
安全芯片龙头:紫光国微
华为智能轿车产业链:
①华为HI联合打造子品牌的轿车企业:北汽蓝谷、长安轿车、广汽集团
②华为战略协作企业:长城轿车、吉祥轿车、上汽集团
③三电+Hicar+音响+华为智选归纳协作:小康股份
④华为智能座舱协作伙伴: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⑤华为热办理TMS潜在协作伙伴:银轮股份、三花智控、海立股份、奥特佳
细分轿车电子分支:
充电桩(特锐德、香山股份、万马股份)
车用高压线束(沪光股份)
车载音响(上声电子)
电连接器(电连技能、瑞可达、合兴股份、徕木股份、得润电子)
车用高压元件(法拉电子、中熔电气、宏发股份、铂科新材)
电机电控/电驱动体系(英博尔、精进电动、巨一科技)
轿车/电池热办理(松芝股份、银轮股份、中鼎股份、三花智控)
车用微电机、EPS电机(恒帅股份、德昌股份)
电吸门、隐形门把手(东箭科技)
车载镜头(联创电子、腾景科技、永新光学、水晶光电、均胜电子)
减震(拓普集团,中捷精工,中鼎股份)
一体式压铸(文灿股份)
轻量化(旭升股份、爱科迪、金固股份)
车用电机(大洋电机、金杯电工、精达股份、长城科技)
无人驾驭、智能座舱(华阳集团、德赛西威)
车载OBC(京泉华)
高压快充(合兴股份、瑞可达)
车载消防设备(青鸟消防)
车用连接器铜合金(博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