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今后设置御史大夫,职权仅次于丞相,主管、纠察官员诸事。韩愈曾任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监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翺事》:“公为都御史,与宦官某守辽宁”,王翺其时任督察院长官。

尚书:开始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认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礼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行政组织,一般中书省管决议计划,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履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侍中等;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尚书下辖六部:吏部(管的任免与查核等,适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务等)礼部(管仪式、科举、校园等)兵部(管军事,适当于现在的)刑部(管司法刑狱,适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建、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向延续到清末。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如《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时的鲁道。如《谭嗣同传》:“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曾任长史,适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今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如《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担任的人称为宰相,其大致适当于今日的“总理”或“辅弼”。宰是掌管,相是辅佐的意思。历代都还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巨细以及行进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绘宰相的位置,但一般的说,因为君主的加剧,宰相的也随之而减轻,这其间最为典型的是明朝。明代为了避免权臣,废弃丞相二以内阁大学士帮忙处理政务,后来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军机章京:拜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就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如《谭嗣同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移病: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含蓄语。例如: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

士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其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要低。

此外,汉代也设州,全国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区,派官员去探听状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区,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个,中设若干个司,分担各方面的业务。元代当地最高行政组织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告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谓。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今后逐步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役时才设大将军,战后即废弃。如《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其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太医:周官中设医生,主管医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时沿用设置。隋代设置太医属,宋代改称太医局,元代又改为太医院,明清两代不变,其责任都没有大的改变。后世泛指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其“卫生部长”的职权反而忘记了。

士大夫:旧时指或较有威望、位置的常识。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愿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其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太师:指两种,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明恩宠,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都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教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步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顔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封太子太师衔,故称。za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终加封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今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姑苏刺史,柳元曾任柳州刺史。

1.官制。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组织。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和秘书作业。汉朝大体上沿用秦制称为太公,下有九卿,分担各方面政务,扎实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议计划)、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履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展,同枢密院分掌文武,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组织,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为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把握。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使命时特设经略,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守江宁。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位置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官典籍、历法、祭司等事。秦汉今后设太史令,其掌握规模渐小,其位置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如《张衡传》:“順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囧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编修,史官,故称太史。

乞身:古代以为当官是委身事君,因而恳求退职为“乞身”。例如:故山门生半荒榛,粗恩便乞身。(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

拜:按必定的礼节颁发,一般用于升官高管钱。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颁发。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从军:“顾问军务”的简称,开始是丞相的军事顾问,如《出师表》所说的从军蒋琬。晋今后位置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从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从军。隋唐今后逐步成为当地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军率府胄曹从军、华州司功曹从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曹从军。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六国时诸子、诗赋、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用了这一。西汉时属太常,称太常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晋代设国子博士,唐代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和律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为教授官,博士中不乏闻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如唐代的韩愈就是名副其实的国子博士。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其时担任帮忙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今后位置渐低。

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例如:予左迁郡司马。(《琵琶行》)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题》)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书-裴延龄传》)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如《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辟:由官属政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例如:举其偏,不为党。(《左转-襄公三年》)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仪式、编纂、撰述等事物,通称学士。因所属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专为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加秘要的。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那些需求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满是虚衔。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践上把握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位置最高的“学士”了。

2.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任免、查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务等事;礼部,管仪式、科举、校园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建、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少保:指两种,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步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步成为虚衔。

古代的状况,触及官署名、官名、官员旳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和当地两大类。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如《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以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原本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业务的长官。如《〈攻略录〉后序》。:“绅耆、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就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加:加封,即在原本的官衔上添加荣衔。例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郎中:战国时为宫殿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业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殿侍卫。《张衡传》:“公车特拜郎中”,“郎中”是办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2020高考语519688文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古代

从事:或当地长官自己委任的僚属,又称“从事员”。如《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之事。

3.当地。秦汉的首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朝的首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从军、顾问、掌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的政务组织。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要左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如《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坚毅监斩。”

巡抚:眀初指京官巡察当地。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当地长官,位置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扶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家。”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守:暂时署理职名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例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主簿,守高。(《三国志•王修传》)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今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办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组织之一,枢密使的与宰相适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敬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如《〈攻略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哭人马。”文天祥其时掌管军事要务。

令尹:战国时楚国掌握军政的长官,适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尹:拜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帮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位置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此外,还设有专门组织和官员,担任办理书、编修前史、拟定历法等作业。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拔:提高原本没有的人。例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太傅:拜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下一任皇子长沙王、梁淮王的教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步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棠、李鸿章后都被追赠太傅。

罢:免除,免除。例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来历:学科]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适当。首要责任是奉劝、推荐人才。如《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太尉:元代曾经的称谓,是辅佐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惹事,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秦王嬴政一致六国之后,王绾、等依据传说中的三皇的称谓,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议兼采帝号,称为,意思是他的积德行善能够和“三皇五帝”混为一谈。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俗称皇上。

侍郎:初为宫殿近侍。东汉今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下一任职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如《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间董允是侍郎。《谭嗣同传》:“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太守:拜见“刺史”条。又称。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如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昳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下车:官史初就任。例如:自明府(对郡守的敬称)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史。(《后汉书.刘宠传》)

驸马:驸马最早也仅仅一个,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当。魏晋今后,的女婿按例加此称谓,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践的,清代时则称为“额驸”。

太上皇:秦始皇敬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敬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敬称为“上皇”。历代未时即传坐落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爵位:即爵称、爵号,士古代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子孙爵称和爵位准则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封为韩国公,李文忠封为曹国公;刘基封诚心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为一等毅勇侯,左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侍中:原为正规外的加官之一。因随从左右,位置渐高,等级超越侍郎。魏晋今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如《出师表》说到的郭攸之、费祎便是侍中。

都督:拜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当地最高长官亦称“都督”,适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刘肇基是驻当地卫所的军事长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业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形成割据局势,因而世称“藩镇”。如《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车马、家畜之事。如《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上卿:周代官制,皇帝及诸侯皆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等,最显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较为赵将……拜为上卿。”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郡司马。”白居易其时被贬至,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丞相:是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属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郊外柏森森。”《〈攻略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督都督诸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