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网站—002217
股票主力 一般股票主力和股市庄家有很大的相似性。当然股票主力是持股数较多的机构或大户,每只股都存在主力,但是不一定都是庄家,庄家可以操控-只股票的价格,而主力只能短期影响股价的波动。
新浪财经网站—上证基金
分时线,均线。
K线中的上阳线,下阴线,分别代表股价分时图是指大盘和个股的动态实时(即时)分时走势图,其在实战研判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即时把握多空力量转化即市场变化直接根本,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大盘指数即时分时走势图:
1) 白色曲线:表示大盘加权指数,即证交所每日公布媒体常说的大盘实际指数。
2) 黄色曲线:大盘不含加权的指标,即不考虑股票盘子的大小,而将所有股票对指数影响看作相同而计算出来的大盘指数。
参考白黄二曲线的相互位置可知:A)当大盘指数上涨时,黄线在白线之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涨幅较大;反之,黄线在白线之下,说明盘小的股票涨幅落后大盘股。B)当大盘指数下跌时,黄线在白线之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跌幅小于盘大的股票;反之,盘小的股票跌幅大于盘大的股票。
3) 红绿柱线:在红白两条曲线附近有红绿柱状线,是反映大盘即时所有股票的买盘与卖盘在数量上的比率。红柱线的增长减短表示上涨买盘力量的增减;绿柱线的增长缩短表示下跌卖盘力度的强弱。
4) 黄色柱线:在红白曲线图下方,用来表示每一分钟的成交量,单位是手(每手等于100股)。
5) 委买委卖手数:代表即时所有股票买入委托下三档和卖出上三档手数相加的总和。
6) 委比数值:是委买委卖手数之差与之和的比值。当委比数值为正值大的时候,表示买方力量较强股指上涨的机率大;当委比数值为负值的时候,表示卖方的力量较强股指下跌的机率大。
个股即时分时走势图:1) 白色曲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实时成交的价格。
2) 黄色曲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成交的平均价格,即当天成交总金额除以成交总股数。
3) 黄色柱线:在红白曲线图下方,用来表示每一分钟的成交量。
4) 成交明细:在盘面的右下方为成交明细显示,显示动态每笔成交的价格和手数。
5) 外盘内盘:外盘又称主动性买盘,即成交价在卖出挂单价的累积成交量;内盘主动性卖盘,即成交价在买入挂单价的累积成交量。外盘反映买方的意愿,内盘反映卖方的意愿。
6) 量比:是指当天成交总手数与近期成交手数平均的比值,具体公式为:现在总手/((5日平均总手/240)*开盘多少分钟)。量比数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时成交量的增减,大于1表示此时刻成交总手数已经放大,小于1表示表示此时刻成交总手数萎缩。
实战中的K线分析,必须与即时分时图分析相结合,才能真实可靠的读懂市场的语言,洞悉盘面股价变化的奥妙。K线形态分析中的形态颈线图形,以及波浪角度动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则,也同样适合即时动态分时走势图分析。
=================================
从量比指标定义上看,它是当天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与前五天内每分钟平均成交量的比,公式是:(当天即时成交量/开盘至今的累计N分钟)/(前五天总成量/1200分钟)。这个指标所反映出来的是当前盘口的成交力度与最近五天的成交力度的差别,这个差别的值越大表明盘口成交越趋活跃,从某种意义上讲,越能体现主力即时做盘,准备随时展开攻击前蠢蠢欲动的盘口特征。因此量比资料可以说是盘口语言的翻译器,它是超级短线临盘实战洞察主力短时间动向的秘密武器之一。
=============================
买卖力道指标是衡量买卖双方力量大小的指标,其算法是将所有买盘之和减去所有卖盘之和。买卖力道指标用红绿柱线在副图中画出,总买量BUY表示当时买盘的挂单手数,用白线画出,总卖量SEL表示卖盘的挂单手数,用黄线画出。 Diff表示它们的差.
新浪财经网站—大成景阳基金净值
新浪财经成立十余年来,已深深影响广大中产阶级及高端人群,对企业高管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人群的覆盖率超过90%,始终是高价值网民的首选平台。
特色平台
作为国内第一大财经网络媒体,新浪财经打造高端新闻资讯,深度挖掘业内信息,全程报道80%以上的业界重要会议及事件,独家率达90%,是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平台。同时,新浪财经也开发出如金融超市、股市行情、基金筛选器、呼叫中心,金融产品在线查询等一系列实用产品,帮助网民理财,是最为贴心实用的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新浪财经为网友搭建互动、交流、学习的财经大平台。财经博客、财经吧、模拟股市、模拟汇市等均成为业界最早、人气最旺、最知名的财经互动社区。
基于领先的财经资讯和贴心的产品服务,新浪财经吸引了非常庞大的高端用户群,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客户进行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同时也获得了非金融类客户的广泛青睐。
出版作品
《大变革》
作 者:邓庆旭 主编,张晓楠 黄静 等编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元
内容简介
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就连课堂中侃侃而谈的教授也难以把握复杂多变的走势。在经历了一系列超乎想象的打击后,我们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在大萧条后的艰难中昂首前行,又应该如何在恢复经济建设的同时着手于信心的重建?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而我们在日后的经济生活中是否会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由此可见,这次危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磨难,还有对于以往决策的反思、对未来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