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信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土地流转信托,“民族要复兴土地流转信托,乡村必振兴。随着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发生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这个将持续30余年的宏大战略已经拉开帷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那么信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把握机遇土地流转信托?本文聚焦信托服务乡村振兴的三个破局点土地流转信托:推动多方合作、探索多元角色、深入多种场景。

乡村振兴战略周期长、范围广,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原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经过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安排1561亿元。根据以往年份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全国财政扶贫支出的比例,大致估算2021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乡村振兴的支出约为7000亿元,距离每年1.5万亿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政府投入资金的主要发挥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其他的缺口则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来补充。

土地流转信托

“政企银信保担”协同发力,打造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农村金融市场具有收益偏低、风险高、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强等难点,需要发挥各类机构比较优势,打通信息资源壁垒,共同搭建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以及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担保等金融子市场合力,推进形成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随着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支持,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在显著提升,“三农”金融可得性随之提高。信托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融资格局中,可以探索三方面的角色定位:

其一,针对各类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和特点,丰富产品体系,为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振兴领域提供渠道和载体。可探索贷款+保险、贷款+担保、投贷保贴一体化、PPP、投贷联动等方式,形成农业金融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其二,服务于农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市场直接融资或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市场投资于乡村振兴领域。例如,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和交易所分别于2021年推出了乡村振兴票据和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信托可通过受托、承销、投资等将社会资本直接配置到乡村振兴领域。其三,发挥信托风险隔离、财产独立的独特优势,为各类涉农财产提供受托管理服务,促进“三农”发展。例如,通过土地流转信托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保障农户权益。为各类涉农慈善资金、扶贫资金、农村集体资金等提供受托管理,提供运营、清算、监督等服务,保障资金的高效、透明运用。

助力产业兴旺是信托精准滴灌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2021年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明确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6月29日,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加大对8个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土地流转信托

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中下游延伸打通为目标切入信托服务。信托公司可针对不同产业发展特点、不同产业链主体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让农民能够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例如,针对关键农业技术研发企业,探索产业基金、股权等直接融资模式,助力企业成长;针对农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协同,实现风险共担,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高客户识别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破解农村偏远地区展业难题;基于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开展上下游供应链金融,打通整个农业链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针对小额贷款、供应链资产小额分散的特点,可借助资产证券化打通资产的生成、打包、券化和流转,对接公开市场低成本资金;针对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康养基地等新产业、新业态,可创新资产证券化、REITs等模式,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土地流转信托

本文源自外贸信托五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