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爆发罕见的金融危机。巨大危机使得亚洲国家的经济、社会秩序陷入混乱,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面对危机,中国充分展现出高度责任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制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蔓延,为亚洲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重新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曾深刻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认真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总结中国成功应对这场危机所取得的经验,对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积极与有关各方协调配合,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

1997年下半年,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蔓延。紧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均受重创。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又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重点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一时间,遭受沉重打击的香港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失业率上升至20年来的最高水平,大量市民财富蒸发、负债累累。香港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危急时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始末)

在危机中,香港特区政府利用比较完善的经济结构和9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采取有力措施,顽强地发起了“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此时,中央政府也给予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力的支持。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还明确表态,支持香港联系汇率制不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股市采取积极的不干预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内资、港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这些政策,都对香港稳定发挥了积极效果。

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参与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行动中,帮助受到危机冲击的国家走出困境。在外汇储备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中国向泰国等国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国提供了出口信贷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中国还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以制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金融危机的自主选择三项主张。

在出口增长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和遭遇1998年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还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重大决定,承受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减轻了已实行货币贬值国家的经济压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此后几年亚洲地区经济的复苏和重新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积极协调各方,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始末)

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增强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或者基本没有对外开放”等原因,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对国内经济产生直接的危害。正如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所说:“投机力量想进来动摇我们,但没有这个渠道。”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萎缩等原因,叠加国内一些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仍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影响:外贸进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外贸出口增幅从20%急剧下跌至0.5%,利用外资额也跌至20年来最低点;国内消费品零售市场产能过剩态势逐渐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困扰经济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率也从1997年的9.2%,下滑至1998年的7.8%和1999年的7.6%。经济遇冷,还造成许多问题和隐患:企业开工不足,工业经济下滑,投资减速,消费乏力,失业增加。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沉着应对。1998年2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1998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就是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三个到位”,一是确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确定在三年内彻底改革金融系统,实现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目标;三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要在三年内完成。“五项改革”,是指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

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针对内需不足、外需下滑、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果断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此,党中央决定,由中央财政向商业银行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电网改造、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粮库建设、长江干堤加固等等。同时,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出口退税率、打击走私,千方百计增加出口;降低存贷款利率,教育、医疗和住房进行市场化改革,设置节假日“黄金周”,使这些措施形成合力,刺激消费。党中央在采取以上措施时,严肃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生产积压产品,不搞重复建设;基础性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注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现有设施潜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迅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外贸出口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度回升,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到2000年,国民经济稳步回升。在许多亚洲国家因为这场金融危机出现经济衰退、货币大幅贬值的危机下,中国不仅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为缓解危机作出积极贡献,而且成功化解了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这充分表明,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且是一个能够成功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大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徐嘉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