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浩渺,碧草茵茵,夏天的青海湖迎来了最热烈的时节。鸟儿忙着衔食育雏,骑行客们结伴环湖,牧民则赶着自家牦牛转往高山草场……此时,湟鱼大军也践约来到各个河口集结,一年一度的洄游大戏摆开了帷幕。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为青海湖特有珍稀物种,系青海省重点维护水生野生动物,20世纪曾因人为捕杀、河道萎缩等数量锐减。近年来,跟着当地封湖育鱼,法律护渔,积极展开科学技能研究,加大办理设备投入,青海湖湟鱼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本年恰逢青海湖第五次封湖育鱼的最终一年,记者来到青海湖畔,造访法律办理部分和科研机构,与民间救助队深化沟通,探寻这些让青海湖湟鱼重生的力气。
1 “救命鱼”境况危如累卵
提起湟鱼,青海人有着一种特别的爱情,因为前史上它曾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
二十世纪五六十时代,粮食紧缺,所以人们将目光投向青海湖里的湟鱼。捕鱼队来了,公营渔场建立了,大规模开发青海湖湟鱼资源的前奏就此摆开。短短数十年间,“神湖的奉送”就被捕捉殆尽。新世纪初,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已缺乏前史最高时期的百分之一。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沙柳河湟鱼家乡,水鸟翔集,引来很多游人停步。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亮图片
但是,湟鱼面对的生计要挟并不止于此。因为湟鱼是在咸水中日子、淡水中产卵,因而,注入青海湖的多条河流就成为湟鱼洄游产卵的“产床”。曩昔人们为了满意上游工农业用水,建起拦河坝蓄水,不只阻止了湟鱼洄游,也削减了入湖水量,乃至引发河道断流。2005年夏天,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的牧民就曾目击断流后的现象,很多洄游湟鱼停滞在水洼里,人们不得不把它们捞起,再用货车运回湖中。
在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主任史建全看来,湟鱼种群阑珊的背面,隐藏着更大的生态危机。青海湖裸鲤是整个青海湖“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中最根底也最中心的部分,承当着29600多平方公里流域内人畜有机物转化的重担。“假如没有裸鲤,青海湖这片高原内陆湖就会因富营养化而变成‘死湖’,从而影响调理气候、阻挠沙漠等生态屏障效果的发挥,维护青海湖裸鲤及其生计环境刻不容缓。”
2 老渔政的封湖育鱼回想
高原的正午,阳光激烈,青海湖支流上的观鱼点游人纷繁。在岸边一顶绿色帐子里,记者见到了刚察县渔政办理局哈尔盖办理站站长唐育林。每年湟鱼洄游产卵季的3个月内,他和搭档就以帐子为家,昼夜巡护。
在刚察县沙柳河过鱼通道中洄游产卵的湟鱼 罗颖摄/光亮图片
“1994年,我刚到渔政部分作业,就赶上了新一轮青海湖封湖育鱼。”唐育林回想道。据他介绍,为了维护青海湖裸鲤,修正青海湖生态功用,在那之前,青海省已先后展开了两次封湖育鱼,及至第三次封湖,时刻越来越长,限捕数量也从4000吨降至700吨。但是,封湖育鱼的效果并不抱负,湟鱼资源量一降再降。痛定思痛,在第四次、第五次封湖育鱼期间,青海履行更严厉的“零捕捉”方针,各为期十年。与此同时,连续出台了渔业资源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青海省渔政办理总站与青海湖天然维护区水上公安局合署作业,立法和法律力度不断加大。近几年,青海省渔政法律部分已在环湖3州4县13乡查办各类涉渔案子千余起,违法捕鱼现象得到有用遏止。
记者在唐育林的帐子里发现一摞《青海湖裸鲤维护宣传册》,蓝色的油印封面分外夺目。这些年,唐育林和搭档们既是法律员也是宣传员,在他们的奔波呼吁下,爱鱼护鱼观念愈加深化人心。
本年正值第五次封湖育鱼的收官之年,之后还要不要持续?“参照国际上对水生生物资源康复到原始资源量的50%,就到达修正生态和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技能规范,未来还要展开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史建全说。
3 科技手法撑起湟鱼重活路
假如说法律和办理设备投入是根底和保证,那么环绕休息环境的生态修正和人工繁育技能,则为湟鱼重生供给了重要科技支撑。
为习惯青海湖渔业生态修正工程举动的需求,2003年,其时的青海省农牧厅建立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承当裸鲤种质资源救助、渔业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的检测和监测、裸鲤资源监测和人工增殖放流4项作业。经过展开对青海湖及湟鱼5条首要产卵河流根本状况的查询,该中心根本摸清了湟鱼资源家底,为展开生态服务、渔业生态环境维护和资源康复供给了科学依据。
“查询发现,河道上的拦河坝不只会形成很多亲鱼停滞窒息,并且游程太短会影响湟鱼的正常产卵。”据史建全介绍,自2010年起,青海省投入4500万元,撤除多条河流的拦河坝,并依照每米高度下降10%的规范,建筑、改建七座滚坝,不只畅通了湟鱼洄游通道,还大大拓宽了产卵场面积。
记者在沙柳河、泉吉河邻近发现,成群的湟鱼集合在敞开式过鱼通道前,有的现已首先拾阶而跳,向产卵区进发。此外,还有不少在增殖放流站内等候放流的湟鱼,它们均由人工在河里收集鱼卵并培养而来。
史建全说,自1997年实验增殖放流以来,当地已累计安排放生1.56亿尾湟鱼,对青海湖湟鱼新增种群贡献率到达23%。而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现,到2019年年末,青海湖裸鲤的资源蕴藏量已从2001年缺乏3000吨增加到9.3万吨,增长了近30倍。
4 民间救援队带来新期望
夏天午后,风儿在青海湖水面掀起了不小的波涛。刚察县渔政作业人员接到牧民告发说有人不合法捕鱼,敏捷赶赴相关水域。
记者从法律视频中看到,一艘气垫冲击舟在湖上随波起落,舟上有人正帮忙渔政作业人员熟练地收着渔——原来是刚察县海边藏城应急救援队队长李一帆。这位青海湖边土生土长的汉子,打小吃湟鱼长大,当过青海湖打鱼队队员,封湖育鱼后放下渔,注册建立了救援队,自动担负起救助湟鱼的职责,可谓青海湖40年生态变迁的见证者。
救助湟鱼是项技能活,李一帆水性好,又了解青海湖的状况,周边农牧民一遇到停滞的湟鱼,就打电话联络他去处理,因而救援队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除了7名固定成员,救援队还带动了200多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到救助湟鱼的公益举动中。
“咱们民间救助队的效果便是让湟鱼在天然生计状态下削减种群丢失。”据李一帆介绍,救援队建立5年来,已展开洄游季停滞湟鱼挽救举动42次,累计挽救湟鱼并放回河道上百吨。
22岁的藏族小伙子华藏才让近两年才参与李一帆的团队,说起自己去年在泉吉河救助上百条湟鱼的阅历,他略显腼腆的笑脸难掩心中的骄傲:“今后我会带着自家孩子参与县里的观鱼放生节,让保护生态的理念代代传承下去。”徐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