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头条# 巴东圩,原名宜城圩,坐落南三岛西部,东距田头圩8公里,西至湛江霞山区9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建国后正式更名为巴东圩,因傍巴东村而得名,逢阴历三、六、九日为圩期,是南三岛西水区域的经济、文明中心。

建国前,巴东圩是一个不到0.06平方公里面积的小圩镇,其东西长300米左右,南北宽200米左右,呈长方形状。圩内有南、北两条大街,北边街称为中心行,南边街称为米行。有商号和住户57户170多人。商号计有陈琼玉的“英昌行”,李国泰的“国泰行”,陈业宏的“广兴隆”,郑玉坤的“元利押”,郑世元的“怡合兴行”,陈寿华的“广福隆”等七间油行(榨油作坊),有陆振瑞、陆复兴、张业有、黄炳行、陈耀南等六间米酒铺,还有杂货店(日用百货),纸宝杂货店、缸瓦店、药材店(陈宝珊的人和堂)、典当铺、客栈、木器加工店、糖水店等30多间商铺。圩内有鱼亭(农贸商场)坐落在圩西武帝庙前,民国时期搬迁到圩东,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左右。首要运营水产品、肉类、蔬菜以及各种农产品、三鸟、种苗等,每当圩日,早上5点左右,邻近大众就来趁圩,八九点便散圩,大众戏称为“天光圩”。

巴东圩历史上曾是南三岛的政治、经济、文明中心。法租界时期,北涯公局曾驻在巴东圩。1940年在圩东兴修“公局楼”,砖木结构,一楼四房两厅,前厅上建有20平方米的二楼,是巴东圩其时最大的建筑物。民国时期湛江市北渭(南三)区公所也驻在这儿。

信用社流失贷款怎么办理(信用社贷款不良记录怎贵烟价格表图么消除)

巴东圩民众供奉的“武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坐落在北边街西端,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供奉“关羽神像”,香火鼎盛,清代石刻的《南三都十甲地份碑铭》的石碑镶在西厢的墙壁上。民国时期南三区公所自卫队驻在庙内。建国后作为巴东小校园舍的一部分,70年代改建校园,把庙撤除,石碑丢失,80年代大众在南街西端新建“武帝庙”,面积20多平方米。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跟着经济的开展,巴东圩向东西两边及向北扩展,圩内除原有的两条大街外,还沿着贯岛公路两旁新建一条长一公里的新大街。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600米,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比本来增大10倍,新建瓦房130多栋,其间高楼88栋,最高的是南三供电所的七层工作楼。总人口为105户,783人。驻有南三养虾局、水利所、盐务所、鱼组、供电所、邮电所、银行、信用社、粮站、食物站、兽医站、卫生院分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日杂、裁缝、医药、建材、家电、石油、化肥、饲料、副食物、烟糖、饮食、卡拉OK室、网吧、发廊和家电修补、摩托车修补、汽车修补、木材加工、铁器加工等商铺和工场。圩内的农贸商场沿用旧商场,首要运营水产品、肉类、蔬菜、三鸟以及农产品。均匀日人流量3000人次左右,成交额10万元以上,原旧商场狭隘今已不习惯日益开展的商贸活动,计划在公路北兴修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新商场。

跟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圩内兴修一批文明设备,除邻近有南三二中外,圩内设有巴东小学、有线电视、球场、文明室、卡拉OK室、游戏机室等设备,每当节日还安排球赛等文娱体育活动,大大地丰厚了人们的文明生活,晚上还有夜市,较为热烈。

巴东圩建国初期曾为吴川县滨海区南三乡和湛江市滨海区南三办事处驻地,南三建区后,曾是巴东乡、辇湖乡驻地,撤区后为雷东县巴东乡政府所在地。60年代初为巴东公社驻地,尔后均属巴东大队(乡、管区、村委会)驻地。其工作地址均在原公局楼,1990年撤除改建,楼上为巴东村委会工作室,楼下为商铺。巴东圩是南三贯岛公路必经之地,有中巴、的士、摩托车营运,东可直达田头圩、南三旅游区,西可直通南三码头,有轮渡到市区霞山,交通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