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资料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催化周边氧气并发生具有高度反响性的活性氧,是光催化、污染处理、精密化学、消毒灭菌、以及肿瘤的光动力医治等范畴的重要科学根底之一。但是现有资料仅能被可见或紫外光激起,无法被能量更低的近红外光激起,约束了上述范畴的进一步开展。例如,太阳辐射中近红外光能量占比过半(约53%),却在光催化等范畴难以被使用。在生物医用范畴,紫外或可见光简直无法穿过人体(1~2mm),导致现有的光动力肿瘤医治或光动力灭菌等使用被局限于体表方位;而近红外光穿透深度则可达厘米级。因而,探究可在较长波长激起下发生活性氧的资料,是多个范畴的重要需求。近来,上海交大资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可副研讨员、孙康教授研讨团队发现氧化铥(Tm2O3)纳米颗粒能够在近红外光激起下发生活性氧,研讨成果以“Near-infrared light-exci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by thulium oxide nanoparticles”为题,宣布在世界威望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剖析传统有机光敏剂机理的根底上,以为电子在激起态约10-3秒的长寿数可能是发生活性氧的关键因素;考虑到铥离子相应能级有相似的寿数、以及较大的光吸收截面,本研讨开展了新方法制备氧化铥纳米颗粒,发现其在紫外、可见、近红外(808 nm)等不同波长激起下均可发生活性氧。研讨进一步经过肿瘤光动力医治使用来验证了该发现的价值,在近红外激光光源、乃至功率密度极低的非激光光源辐照下,小鼠肿瘤的成长均可被显着按捺,从而为光动力医治拓宽至体内深部病灶打下了资料根底。上海交通大学资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该作业作者单位,博士生狄达·多斯肯为论文榜首作者。研讨作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671004,31671027)的赞助。来历:上海交大论文链接:pubsacs/doi/101021/jacs1c11704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688com.com/article/41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