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

  综合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企业家杂志等

  万科不是第一个,显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几天阳光保险突然举牌伊利股份,大家伙儿都吓了一跳。于是,今天,阳光保险赶紧跳出来说:别怕别怕,我不是野蛮人,我不要做家长,我承诺一年内再也不买了!另一边,万科的股价也就这么不上不下,在23块前附近荡了1个月。险资,究竟是野蛮人还是好人,咱们来细数那些年险资敲门的上市公司。

  

  这些年,险资凶猛,在A股市场掀起一股浪潮,这股浪潮你怎么看?

  伊利股份想多了,姚老板只有一个?

  阳光保险伊利股份,让伊利吓一跳,赶紧停牌。9月20日,阳光保险又发表声明:

  为真诚体现阳光保险的投资本意及避免资本市场误读,保持被投资企业稳定,公司郑重做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的两个承诺:“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未来12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阳光保险作为一家市场化企业,完全有能力自主做出决策与判断,以上承诺都不会因为任何相关变化而变化,不会因为市场某些过度解读而变化,阳光保险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看好伊利股份发展。”阳光保险在声明中强调。

  阳光保险方面表示,公司在举牌伊利股份后,第一时间告知伊利,双方进行了友好坦诚地交流。并称,作为保险企业,对优质上市公司进行适度资产配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阳光保险强调,在其二级市场投资的198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第一大股东,没有一家持股比例超过10%,投资伊利同样也是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

  显然,这一声明很大程度是针对伊利股份停牌的回应。伊利股份9月19日早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9 月19日开市起紧急停牌,连续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伊利股份9月18日公告披露,9月14日,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由此触发举牌,由此阳光保险跻身前三大股东,伊利吓一跳!

  伊利股份的股东:

  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8.79%

  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22%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则持股3.89%

  而在此次举牌之后,阳光保险已超越潘刚跻身前三大股东

  今天,阳光保险如此明白肯定的表态,看起来的确姚老板只有一个,估计今晚伊利股份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目前,看起来伊利股份还是幸运的,因为阳光保险不是姚老板。那么,那些年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过得好吗?

  上海家化、汽车之家的故事历历在目

  2011年11月,平安资本以51亿元受让家化集团100%的股权,成为上海家化第一大股东,控股约家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27.72%股权。2013年,上海家化经历两年内斗,最终元老葛文耀离场,此后股价跌宕起伏,2016年6月24日创出历史新低。

  

  显然,上海家化是所有人的香饽饽。据说当年平安之可以低于海航6.8亿元的51亿元竞标价胜出,关键的利器之一,就在于平安收购价码之外的承诺深得上海国资委和葛文耀之心。根据上海国资委和平安集团签订,并由上市公司上海家化公布的《产权交易合同》,平安承诺在股权转让之后,保证家化集团实际控制权5年内不得转让,且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5年内不得发生变更。

  彼时,家化的"老大"葛文耀一心想要把家化打造成一个时尚集团,而平安也支持葛设想:在标书中提出针对家化集团多个时尚产业拓展承诺,在未来五年里追加人民币70亿元投资。

  当然,承诺归承诺,撕破脸的时候则又是一回事。"蜜月期"过后,不过一年,葛文耀便在微博上炮轰平安。作为投资方的平安也许早先是希望家化成为另一个云南白药(早在2008年平安投资),短短几年内云南白药股价涨了近3倍。但却事与愿违。此后的两年里,以葛文耀为首的家化元老团队与新股东平安之间矛盾便干脆上升到公开层面,一来一回的互相攻击致使矛盾计划,而家化的股价也如过山车一般让持股机构和小股东们担忧不已。

  

  曾有江湖传言称:"葛文耀之于上海家化,等于乔布斯之于苹果"。但葛文耀到底不是乔布斯。2013年5月,葛文耀董事长的职务遭到罢免,同年9月提出退休申请并很快获得批准。两个月后,平安指派谢文坚上任。

  谢文坚2014年为家化制定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8年实现120亿元的销售规模,其中100亿元是企业品牌本身的销售目标,另外的20亿元来自于并购。5年实现120亿元,意味着家化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要达到23%,几乎超过整个市场增长率一倍。

  但根据上海家化发布了2015年年度业绩成绩单来看,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46亿元,虽相比2014年的53.35亿元依旧上涨,但9.58%的增幅为五年来最低。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8亿元,同比下降6.38%,为扣非净利润近10年来的首次下滑。

  对此,上海家化解释称:

  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状况、居民消费增速、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格局等。“除上述宏观、行业、渠道等因素影响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外,日化行业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使得公司必须加大资源投入,影响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

  平安接掌汽车之家 创始人出局风波渐平息

  被险资敲过门并且最终被“破门而入”的汽车之家(ATHM)近况如何?2016年6月,平安信托以47.7%股份入主汽车之家成其大股东,曾被称为“翻版宝万之争”,至今近三个月时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高管人事震荡,但此前公布的汽车之家二季报还是呈现了不错的业绩,净营收同比增长60.1%,超出预期。

  同时,公司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汽车之家将依托险资优势,推出保险金融和汽车电商结合的创新产品。

  作为同业领跑者、目前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汽车之家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时,其大股东澳洲电讯的持股比例已达到71.5%, 2016年6月25日,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以47.7%股份入主汽车之家成其大股东。创始人李想、CEO秦致各自的股份被稀释至仅剩2.6%和2.9%。

  7月13日,汽车之家发布邮件,称因工作需要,公司进行相关人事调整:原CEO秦致、原CFO钟奕祺等多名高管不再担任原职务。汽车之家管理团队耗时三个多月的股权之争以失败告终。而此前,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也已于2015年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平安信托正式接管汽车之家,派驻了自己的董事长和CEO。

  新董事长陆敏在给汽车之家员工的内部信中承诺,中国平安成为汽车之家的战略投资者,但是,在经营上,平安是平安,汽车之家是汽车之家,相互独立、互不干预,平安将仅是从战略上配合、从资源上支持,帮助汽车之家打造更强大的平台。

  “其实平安进汽车之家以后,编辑部这边内容方面基本没有变化,跟以前差不多。”汽车之家内容岗的一位老员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而所谓的差不多既包括了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也包括了薪资保持原状。

  不过,汽车之家新发布的截至2016年6月30日第二季度财报还算靓丽,财报显示,汽车之家第二季度业绩持续提升,净营收为13.784亿元人民币(约合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60.1%,且超出公司之前预测的13.76亿元人民币(约合2.07亿美元)目标;第二季度净利润为3.957亿元人民币(约合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21.8%。

  险资军团过境片甲不留?

  王石、郁亮的挣扎,葛文耀的落寞,秦致的无奈,险资军团为何来势汹汹,真的会片甲不留吗?

  从90年代末开始贯穿到整个20世纪,实业与保险公司、银行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海尔、新希望都曾在这个时候入股保险公司。这是一段"蜜月期",通过股权投资实业每年从保险公司获得分红,这些分红又被企业投入到实业生产中,购买设备、生产原材料。

  这时的金融机构,险资并没有在实体企业中掀起太大的风浪。保险行业一度被视为金融产业中"屌丝",近年的发展却顺风顺水。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保险行业的"新国十条",即《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保险行业随即"进入了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在这一时期,万能险成为保险行业的最主要资金来源。宝能旗下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资金主要来源之一万能险。万能险是险资的高杠杆收入,通过万能险举牌上市公司更被业内认为是短债长投,有很大的风险。

  曾在泰康资管部门任职的高管表示,险资举牌没有错,但是用高杠杆的钱来投实体产业并以期达到控股就很疯狂。险资为什么要当第一大股东,你做地产不可能比万科的管理层更好。

  保监会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的保费收入不到1600亿元,到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万亿。2015年前11个月,我国保险行业的总资产超过了12万亿,其中用于投资的资金超过10万亿。

  除了举牌万科的安邦、前海人寿, 以及近日举牌伊利的阳光人寿,举过牌的民营险资军团还包括国华人寿、百年人寿等。而那些没达到举牌线,即持股份额没到达5%的保险公司则难以统计。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此前早就有,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爆过。2015年下半年,以制造业为首的中国实体产业集体出现业绩下滑,东三省更是成为重灾区。全国范围内优质资产越来越少。

  而另一方面,是来自股票市场上的振荡下行更是让很多股权分散的大蓝筹股价被低估。万科和伊利就是这么被盯上的。

  2016年,A股市场动荡不安。股票一直是险资投资布局的重要战场,而且A股连续的股价暴跌甚至出现了在二级市场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甚至比在一级市场,PE阶段进入还要便宜的现象。

  险企在国内紧盯大蓝筹,另一方面原因是海外布局受阻。前两年还经常传出险资出走海外大展拳脚的新闻,但到2016年初,画风突转。

  以安邦保险集团为例,2014年10月,安邦保险集团先是收购比利时百年保险公司FIDEA,作价为2.2亿欧元(约合20亿元),随后斥资2.19亿欧元(约合16亿元)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而在接下来的并购中,安邦保险集团分别为韩国东洋人寿、荷兰VIVAT、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以及美国信保等公司投入共计超300亿元。

  2016年初,保监会对安邦的两笔海外并购持明确不支持态度。分别是对策略酒店集团以及对喜达屋的争夺。有分析猜测这是因为触及境外投资上限或者监管层为了防止资金外流。

  其实民营险资投资海外远不止这些阻碍。当地的政策法规,地区保护等政策都将成为不可控因素,对比来看,国内股权分散的低价大蓝筹成为险资发泄“洪荒之力”最好的方式。

  JP摩根并购的企业不胜枚举,但百年以来为什么得到华尔街大鳄和企业家的尊敬,这是因为JP摩根在疯狂的投资之后为整个资本市场制定了一套成熟的,尊重产业、专业的规范。

  一家企业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管理,险资如果变成第一大股东,企业家、高管如何与资本共存;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于一个公司最有利;在面对恶意收购时,如何保护实体产业;资本家的企业家精神是否更应该受到社会推崇。

  在险资举牌大蓝筹后,中国的企业家和行业监管部门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这注定是一个激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