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请介绍下钠电负极的工艺路线选择?

A:钠离子电池跟锂电机理不太一样,锂电就是石墨类的材料,但是这个不适合钠电材料。

钠电需要的无定型碳,无定型碳里面我们再探索不同的类型,目前商业化的也就两种就是软碳和硬碳,软碳可以用石油焦和无烟煤、沥青,成本有很大优势,但是能量密度一般就是250mah/g,这个是很低的,一般的厂商就是220左右,锂电的人造石墨就可以做到360,另外无烟煤的灰粉和杂质比较高,软碳的制备难度比较低,原材料成本很低,无烟煤也就1000块/吨,沥青也是1-2000元/吨。

市场使用软碳就是为了降本。

钠电其实发展就是为了降本,钠电的结构设计不止看性能也要看价格,所以不能说选择软碳不对,而是头部企业选择软碳成本可以控制在3万以内,销售5万以内,5万就是目前锂电软碳石墨的价格。目前软碳在很低端的应用场景还是有优势的。

但是如果追求更高的应用,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比不过三元,但是最好接近磷酸铁锂的170的能量密度,就需要提升性能就是需要用硬碳。

硬碳海外做的比较早,国内贝特瑞有做,杉杉也有储备,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做的做好的是日本可乐丽,能量密度350,首次充放电效率95%以上,循环3000次。10年前夏普就开始做,贝特瑞17年就开始供货夏普。

宁德时代是19年发布产品,17年就开发了,选择了可乐丽的产品,磨合了4-5年,选择的路线是生物质,包括无语化学。

他们做生物质是因为他们之前就是做活性炭的。

活性炭用的物质是椰子壳等材料。可乐丽一年也就是2-3000吨,卖的比较贵,锂电池硬碳是20万/吨,钠电池的是15万/吨,这个比高端石墨贵多了。

国内现在学习日本用生物质去做,通过规模化优势降低成本,未来可能做到6-7万的成本。

生物质就是椰子壳或者杏仁壳或者蔗糖等等,现在椰子壳就是去满足活性炭的需求了,所以量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未来如果椰子壳的回收起来,量做起来也还是可以的。

我们之前也有用酒糟等,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一吨1000元左右,加工费用大概2万,这样的话成本就能大幅降低。钠离子电池比锂电更安全。

硬碳快充更好,硬碳能量密度可以接近360,跟人造石墨差不多,但是可以更高到4-500。

国内中科电气和杉杉也在开发不是基于生物质,而是基于酚醛树脂做硬碳或者类似的高分子材料,也是可以的,但是也有问题,性能可以达到刚才说的指标,来源很丰富,纯度比较高,掌握加工工艺和细节设计可以达到日本可乐丽的水平,但是成本非常高,加热过程中很多碳就挥发掉了,转成硬碳就是10-20%。

如果我的含碳量20%,就是5吨树脂出1吨硬碳,再加上2万的加工费就是7万,这个跟生物质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酚醛树脂必须解决上游原材料的问题,日本的很贵,酚醛树脂含碳量能不能提升以及原材料问题都需要解决,如果成本能到6万以内还可以用,就是成本不能超过锂电池。

目前软碳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但是性能差主要用在低端市场。

如果能达到160Wh/kg也可以用到动力,就是比亚迪和宁德做的AB电池。在储能上需要考虑能量密度和长循环,这个必须用硬碳,把成本做到6万以内,无语化学、可乐丽、翔丰华、贝特瑞、伯思格都在走这个路线。

酚醛树脂可以做到这个性能就是价格降不下去,目前成本接近10万。主要的路线就是树脂或者生物质做出容量比较高,首效比较高,循环比较好的硬碳材料。

Q:2万的加工费是什么?

A:主要是能耗的费用,软碳和硬碳加工工艺不一样,原材料、温度曲线设计不一样,硬碳可能能耗稍微高一点。

Q:单吨价值量对标锂电,所以负极用量一样吗?

A:锂电是负极1GWH用1000吨人造石墨,钠电是1GWH用1600吨硬碳。

负极使用的量增加了,所以钠电负极的成本更不能做的太大了。未来如果做到4万以内才可以相比锂电有优势,但是以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做到6万以内是可能的,4万短期看不到。

Q:明年负极这块是不是也有降本的空间?

A:现在石墨化的价格按照这周的价格,宁德时代最新的招标是明年人造石墨做到4万以内,4万以内的石墨大部分要占到50%以上。

7万多的以璞泰来的高端快充石墨需求量其实是很小的。50%的人造石墨还是拼价格就是普通石墨。

上半年石墨化价格是2.6万,现在是1.8万。像尚太和紫宸等有石墨化的可能就是压利润,像贝特瑞其他几家没有石墨化的可能就会好一些。

明年人造石墨会出现产能过剩,会打价格战很凶。目前做快充的也就是杉杉、紫宸、中科,按照麒麟电池一般是3C和5C以上就是快充。

Q:1600吨的硬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过量多少?

A:实际是1:1.05,负极和正极要有过量一点点,负极比正极便宜,所以一般负极过量。

负极本身能量密度、首效和压实密度都比正极低,所以就会需求多一些,可乐丽是350,一般的330-340,国内也就300多一点。人造石墨首效98%,国内硬碳就是85%,可乐丽的硬碳也就是88%,所以硬碳需求量会大很多。

Q:主流玩家有哪些?

A:贝特瑞这边做的最早,三星之前是客户,就是做电动大巴的时候做的,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在16-17年贝特瑞已经实现软硬碳给三星出货,从头部企业来说工艺最成熟的就是贝特瑞,贝特瑞目前就是1条线,三星现在也不用软碳了,贝特瑞现在产能200吨,实际一年出货也就50吨,这个产线就是相对靠谱的中试线。

明年单独成立了子公司做到5000吨,我觉得可以做到3000吨可以落地,设备已经在买了。贝特瑞是最接近可乐丽的。

伯思格是比亚迪出来的人做的,也有鹏辉能源持股,未来要上市,国内做的也是比较好,目前产能只有一条中试线,公告1万吨但是是为了拿地,快的话就是明年下半年有5000吨,慢的话需要到后年。

其他家做的比较好的是翔丰华,硬碳技术门槛不高,需要下游配合,翔丰华在送样阶段,没有产线,翔丰华的优点是在宁德比较近,在送样。

元力股份本身在做活性炭,做活性炭和做硬碳工艺类似,原材料也是类似,也在给宁德送样。

以前建筑用的低端硬碳。但是高端的这种硬碳不是优势。凯金、中科电气、杉杉也是在中试开发阶段,会比贝特瑞和伯思格要慢一些,翔丰华如果测试通过可以把活性炭的产线切过来。

中科海钠是一个闭环,自己做自己用,他们现在用的是无烟煤的软碳,据说明年会用硬碳。

其他家像圣泉,他有酚醛树脂原料但是还没有产能。大家都是在做在挖人。

从电池来说宁德和比亚迪做的比较好,就是看产业链的筛选的。宁德明年上半年上量,比亚迪在动力电池用钠电最乐观也就是Q4。我觉得可能明年也就是在一些储能上先用吧。

Q:硬碳技术门槛不高,生产也分前端和后端,大概生产工艺是怎么样的?

A:工艺初步听下来不复杂,第一部是碳化,就用普通的炭化炉。

后面比较难的就是表面凿空或者表面活化,就是表面修饰,总共也就是2步。

如果高端的就是纯化,就是用酸洗,有的为了环保不公布这一步骤。

技术门槛最高的就是原材料的筛选,像椰子壳等,这个涉及的一致性的问题。

原料的处理方式也很重要,就像石墨用石油焦还是针状焦。表面修饰技术是最核心的东西,会影响到能量密度。

首效设计到包覆技术,是固相、液相还是气相技术就是很重要的。酸纯化一般是外包的,找一个好一点工厂就好了。硬碳门槛比硅基低,能量密度不同不是技术问题,是一个经验问题,像可乐丽和贝特瑞之前摸索这个工艺。

还有一个办法是挖人,如果未来做到未来每年需求量达到万吨需求之后,应该很多人就可以做了。

Q:其实这个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时间差的先发优势?

A:设备也不一样,比如沥青包覆用的设备跟气相包覆的设备都不一样的。这个设备是定制化的。

日本的厂商是设备不卖,就是国内买可乐丽的设备也买不到。现在能做出来就是国内锂电的设备也在进步,经过4-5年的摸索基本也能满足需求。

Q:表面造孔和包覆是两个步骤吗?

A:是的,碳化之后就是无定型碳。

但是电化学性能,像碱等造孔或者修饰改善材料的容量或者能量密度。不可逆就是和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为了解决副反应就是表面保护,最常见的就是包覆,就是表面包一层无定型碳。

我们现在也在考虑用气相包覆,像氧化亚硅,就是包覆更加均匀,来进一步提升首效。物理隔绝,通过表面包覆的隔绝电解液。

这个就是技术门槛,日本可乐丽也就是用的这个技术。

钠电用到的硬碳材料不是新型材料,之前是用在锂电池,但是做不过石墨,但是钠电用不了石墨,所以硬碳就捡起来了。

硬碳做出来很容易,但是对标可乐丽是很难的。

Q:我们设备是定制化的吗?单万吨投资额?

A:做得很好的就是日本的,但是日本不卖,所以只能买国内的。

国内17年买的耐腐蚀性不行。近几年随着锂电起来,现在热工设备都可以了。所以现在国内的还可以,国外也不卖,所以都是国内的。国内设备投资大概1000吨投资5000万元。投资挺大的,就是比石墨负极高1倍以上。

密度比人造石墨要低,所以处理量是更大的,碳化也需要1200度。

石墨是1.8的能量密度,碳化的无定型碳就是1.1,最后做成的硬碳也就是1.2。伯思格的投资大概2000吨是5000万元,低很多。

Q:单吨加工费用2万怎么拆?

这个是说的能耗的费用,不含其他的人工费什么的和折旧的。炭化炉的温度大概800度左右。

无定型碳到硬碳需要1200-1500摄氏度反应5天左右。无定型碳因为很轻所以一次处理量可能就是几百公斤,并且需要充惰性气体。最后的8000元就是酸洗,再加上烘干。

Q:伯思格的1000吨2500万是包含所有投资的吗?

A:总包的。

Q:从原材料端,各类的硬碳或者软碳的单耗大概是怎样的?

A:如果是生物质这种,像椰子壳含碳量20%,就是5-6吨出一吨硬碳。

如果酚醛树脂,分两种,高端的树脂含碳量30-40%,大概3吨出1吨硬碳,现在很贵没有报价,日本很贵国内没有,我们之前买的是日本住友的,不可能商业化。

另外一种就是像圣泉的普通的酚醛树脂含碳量10-15%,就是6-7吨出1吨硬碳,现在价格1万元/吨,也就是7万/吨。

Q:竹子和秸秆呢?

A:竹子我们试过效果不好,秸秆没试过,能量密度是不够,首效也不行。我们现在就是椰子壳、杏仁壳、酒糟都是可行的。

Q:从原材料来讲未来什么可以大规模做?

A:淀粉类是可以的,白糖或者蔗糖等都可以,伯思格做出来了。杏仁壳是可以的,北方也有很多。

Q:椰子壳单吨大概多少钱,淀粉类单吨多少钱,多少淀粉能出一吨?

A:生物质含碳量差不多20%,就是5吨出1吨。

蔗糖就是1000元/吨。

椰子壳是几百块钱/吨,国内就是1-2000块钱。

目前椰子壳肯定是不够的,1万吨硬碳需要5万吨椰子壳。

主要是椰子壳被活性炭抢走了,现在活性炭都是从东南亚买的椰子壳。

Q:活性炭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A:活性炭就是食品添加剂里做吸附,水分吸附,家具吸臭的,活性炭应用范围非常广。

超级电容器里面也需要活性炭,元力也跟中车在合作。国外特斯拉收购麦克斯韦尔也是做超级电容器,但是市场太小。所以元力就把这个转一下做硬碳,他们跟宁德也比较近,所以确实给宁德送样也在测。

Q:做活性炭的企业的单吨净利水平、盈利水平大概多少?

A:活性炭利润率很低,所以很有动力愿意转过来做硬碳,产线是共通的,材料也都是椰子壳。

Q:比较差的负极厂也有可能转过来做硬碳?

A:转行跟宁德合作,宁德是不可能跟没有研究能力的合作。

能跟宁德合作的也就是10-20家国内的负极企业。元力就是很吃亏。可乐丽现在很强就是跟宁德合作了3年才可以,做出来找国内的大厂再把成本做下去就是现在要做的事情。

Q:传统负极厂切过来做硬碳可以吗?

A:可以,举例的除了元力和伯思格其他都是传统负极厂。

Q:硬碳的降本时间轴?

A:现在降本无从谈起,一个是原材料降本,一个是工艺降本。

需要先有产线,然后再降本。国内有好多设备厂,可以通过设备大幅降本,现在也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如果建好供应链之后会大幅降本。

如果用生物质的来源是无穷无尽的。未来如果木材、纸浆、椰子壳等把原材料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工艺也不涉及特别高温能耗的工序,所以未来还是有很大空间。

如果炉子做大并且大批量处理,这样就可以降本。我不是看好酚醛树脂就是这个成本太高,解决含碳量的问题不是负极厂商解决的问题。

酚醛树脂原材料问题很难解决,最后成本可能很高,生物质可以解决成本问题,所以主流玩家都是走生物质的。沥青做软碳可以,做硬碳不行,烧不成硬碳。

Q:软碳将来会不会出现哪些技术上的突破?

A:软碳别的不说,最大问题是材料能量密度提不上去。

软碳再怎么做就是250,硬碳实验室已经有400的了,实际生产就是320-330,这个是软碳比不了的。

低端的比亚迪的海豚用AB电池,宁德也是推AB电池。

储能的要求也很高,市场很大,高端品肯定用硬碳方方面面都合适,像硅碳现在100万/吨也在用。

软碳可以用在两轮车或者三轮车,但市场不大。

磷酸铁锂是170Wh/kg,硬碳可以做到150-160Wh/kg,软碳最好也就是120Wh/kg,这个差的太远了,有市场但不是主流。

Q:贝特瑞用什么生物质?

A:现在1年100吨不到,就是用椰子壳,后面量上来之后就是用椰子壳、杏仁壳、酒糟。

Q:杏仁壳怎么结局?

A:有市场之后就会有产业链。钠离子电池有很多问题,但是终端有需求了,自然就有人做了,需要需求带动产业。生物质来源很广泛。杏仁壳和椰子壳短期是缺的,长期也能解决的。

Q:硬碳的问题?

A:最大的问题就是贵,首效不是很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压实密度也太低了,就是1.2,后面看能不能做高。

Q:硬碳来源是生物质,但是材料来源多样化,这个怎么保证一致性?

A:现在还没有大规模量产过,真正大批量还是会有一些一致性的问题。

碳化的时候生物质都会转成无定型碳,这个差异也还好,如果出货比较大有一致性问题也可以去解决。

我们也不会把椰子壳和杏仁壳混到一起用,还是会分开用。

来源不同地区的椰子壳目前我们做的差异性不大。

碳化就是惰性气体保护高温碳化,也就是氮气,炭化炉就是比较简单,但是比较大。

Q:做1万吨的硬碳材料大概要用多少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