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能没事找事,大冬季的冻死了□ 本报记者 卢昱

“粽子香,香灶房。艾叶香,香合座。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悠悠歌谣中,端午节按期而至。

绣荷包、包粽子、射五毒、插艾草、赛龙舟……齐鲁大地上,人们在活动、典礼的进行中,感触端午这一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文明为一体的传统节日魅力,逐步接近其文明内在的“粽”心。

端午不是一个简略的文明符号,它总能唤醒每个人最鲜活的回忆。这一天,山东各地遍及流行在门口插艾。鄄城歌谣说:“端午不插艾,变个老鳖盖。”这句俗语用戏谑的口吻劝诫人们,在家里插艾草,能够驱蚊虫和病害;在诸城一带,人们还用一束艾草鞭打屋内角落,边打边说道:“今天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把人蜇。”

岛上天地大,山中年月长。时至今天,在烟台长岛一些渔村,仍保存许多端午节古俗:阴历五月初一日是“小端午”,人们会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并在大门槛上贴一对剪纸黄牛;端午当天,大人给小孩穿上绣有蛇、蝎子、蜘蛛、蜥蜴、癞蛤蟆的“五毒兜”,手腕、脚腕都拴上“五彩线”。

舌尖上的习俗,生命力经久不衰。跟着物流展开、人流迁徙,南北饮食文明融合,许多一起口味的粽子在市场上露脸,如翡翠莲子味、蜜汁百合味、叉烧腊肉味等。工厂里的粽子一年四季不断,而自己着手包粽子的习俗,仍在山东不少区域盛行。

当今,小小的粽子串起一条产业链,包含糯米粽叶栽培、粽子出产出售等。现在,我国在业及存续“粽子”相关企业共5295家,山东排名第二,有499家。有些企业拥抱互联网,激起出美妙的化学反应;有的企业与手机游戏运营方协作,推出游戏联名款粽子,精美且新潮;还有的商家供给多种馅料,顾客可自由组合,螺蛳粉粽、水晶粽、“跳跳糖”粽应运而生。

在千百年的沉积中,端午节文明越发丰盛。由唐宋至今,南北各地原有的端午习俗,逐步与留念屈原美妙地结合起来,不断散发着忠实爱国、奉亲至孝的价值取向。

当今传统节日到来时,构思多次改写高度。有的年轻人网上过端午,在视频网站观看《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在网络上虚拟“端午美妙游”;在济南,汉服社高校联盟的年轻人,与心障集体的孩子们一起制造香囊、五色绳、手艺花篮、风筝等,并进行义卖;多地还安排志愿者,到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陪白叟共度端午韶光;一些当地展开端午诗会、摄生讲座、读书共享会等活动,凭借动漫、情景剧、短视频等方式,扶植爱国情怀,培养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除秽驱病的健康观。

千山万壑“粽”是情。新方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充分生机,这些记载年代、表达真情、充溢构思的活动,也成为端午节富丽回身的注脚。

作者:卢昱

来历: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