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u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郭浩仪 深圳报道

近日zhifu,多家支付机构会员资格被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取消。

5月1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宣布取消4家支付机构的会员资格。在前不久的5月8日和1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就总共宣布了取消7家支付机构会员资格的消息。无独有偶。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第一批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24家支付机构成功续展,3家支付机构未在列。

不到半个月时间,11家支付机构被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取消会员资格,还有3家支付机构中止续展,引发业内热议。

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巨头要抢占支付“生意”。天眼查信息显示,华为近日正式成为讯联智付全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100%。华为如何借助讯联智付在支付领域一展身手呢zhifu?针对华为的支付业务及其未来发展规划,《华夏时报》记者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官方邮箱发送了邮件问询,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华为进入支付市场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获得一张支付牌照更有助于华为向新的领域拓展。“按照华为不怕输的性格,它会认真尝试。如果由华为手机来为华为支付迈开第一步,比起其他有支付牌照的企业,起点还是比较高的。但即便如此,华为要想撼动微信与支付宝的地位,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除了微信、支付宝和银联,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哪些互联网企业有支付牌照。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整个市场目前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有超过90%,加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拿下了支付牌照,支付领域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中小支付机构要想占据市场份额,获得客户粘性和手续费收益,并非易事。

华为“姗姗来迟”拿下支付牌照

近年来,随着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丛生、频出罚单的现象层出不穷,市场监管也不断趋严。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展时,央行明确表态原则上不再核发新牌照。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将坚持牌照总量控制原则。“严”字当头,支付牌照摇身一变,成为“稀缺”资源。

同时,支付牌照又是不少互联网公司的“标配”。王红英向本报记者透露,支付牌照能给各大互联网巨头带来诸多好处zhifu:首先,第三方支付牌照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不仅能节省交易手续费,还可以围绕各种消费场景,搭建一个金融账户体系zhifu;其次,还可以拥有一个能变通的“资金池”,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沉淀,同时方便连接各项业务,向用户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实现流量变现;再者,在负债表中,企业的货币存量规模也会扩大,这对整个企业的估值、融资等方面或能产生重要的信用背书作用。

因此,支付牌照也就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收购持牌企业的价格水涨船高,但依旧受到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的追捧。同为手机行业的小米,早就在华为说“不”的那一年就通过收购捷付睿通生成了小米支付。随后,美团支付、滴滴支付以及拼多多的付费通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各大巨头纷纷把支付牌照收入囊中之后,华为才终于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尽管姗姗来迟,华为却有着其在手机通信、人工智能和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还有自己的手机支付工具Huawei Pay。官网显示,华为全球终端连接数超过10亿,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亿。自带巨大的客户流量的华为,在进军支付领域之时就已经有了竞争筹码。

但被华为收购的讯联智付却似乎表现平平。讯联智付成立于2013年6月,最初由中兴通讯(000063.SZ)旗下子公司,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单位,也是央行指导下的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监事长单位。但讯联智付却没有成为“中兴付”,而是在连续两年亏损后“易主”。中兴通讯于2016年将讯联智付90%股权出售给沃芮欧科技,2018年,中兴通讯将讯联智付剩余的10%股权也转让给了沃芮欧科技。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中国支付机构TOP100百强榜上,讯联智付排名第89位,成绩并不亮眼。且在去年年底,讯联智付曾因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被央行公开处罚。

显然,在群雄竞逐的支付赛场上,华为能否带领讯联智付大展宏图,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王红英表示,目前华为芯片“断供”情况仍未缓解。虽然说支付牌照对华为在手机闭环系统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但这无疑会跟目前支付的两大巨头微信和支付宝形成正面的竞争。“此时进军支付市场且不说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而且长期看来,华为与其他支付公司的合作关系就此完结,又会给自己树立新的竞争对手。”

谭浩俊向本报记者坦言,支付宝和微信在如何争流量、打市场方面都很有经验,虽然华为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但如果要论采购与销售,就无法与腾讯和阿里媲美了。“以已之短去攻他人之长,要想取胜,谈何容易。”

中小支付机构的漫漫前路

去年以来,支付行业的监管和市场准入进一步趋严,与其有关的监管政策也相继出炉。今年初,为加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对外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此前央行还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等内容。

从罚单数据来看,市场监管趋严的结果更为直观。根据移动支付网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银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按处罚字号)72张,分布于49家不同支付机构。合计罚没总金额(含对责任人罚金)40243.15万元,平均每张558.93万元。与前三年相比,2020年罚单数量有减少,但罚没总金额突破4亿元,创历史新高,是2019年的2.4倍。

随着不少支付机构因违反支付业务相关规定被重罚,关于支付牌照的热议也持续不断。

或许是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少支付机构难以抵抗那些能带来丰厚利润的“脏活”。梁先生向本报记者透露,称其于2017年在网上投资理财被骗3万余元,而为这个非法理财平台提供支付通道的是一个名为“智付支付”的第三方投资机构。据悉,智付电子就曾于2018年因为博彩、非法理财等平台提供支付通道,被央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合计处罚超过4000万。

也有一些支付机构“连栽跟头”,被罚不止。去年年底,背靠广州正佳集团的汇聚支付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为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被罚款。而在此前,汇聚支付还曾因存在为禁入类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违规行为被银联通报并暂停相关业务新增商户入网权限3个月。

市场乱象不止、罚单压顶,支付机构为何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况?王红英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从整体的管理方面来看,支付机构的规范性、流动性、安全性等这些方面就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两者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经营战略也有所不同。支付机构在政策监管、风险防范方面并不完善,这些支付机构存在法律地位模糊、业务边界不清晰、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容易踩到支付业务红线。

谭浩俊认为,支付机构提供的是金融服务,就有可能涉及巨量的资金转移,覆盖各行各业,所以有关部门对其资质和实力的审查将会更加严格。眼下,各大巨头纷纷涌入,整个市场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格局,留给中小机构的空间所剩无几了。

夹缝求生,中小支付机构路在何方?王红英指出,中小支付机构最重要的是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保持谨慎性,在展业前厘清双方权责,避免走上弯路。由于相对广泛的消费场景平台,中小支付机构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在未来,中小支付机构可以深耕独特、垂直的细分消费场景领域。同时,在流量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中小支付机构可以深入行业的定制化服务,获取一定量级的用户。比如说可以选择一些偏远的乡镇市场,并在该区域落地构建市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