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鋼貿信貸風波至今難平息)
導致杭州銀行與葉羅彬這一系列貸款出問題的關鍵,正是五六年前一度鬧得轟轟烈烈的上海鋼貿風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海浦東新區法院2013年全年受理鋼貿類貸款糾紛2500件,2014年一季度就增至1051件,糾紛主體也不再限于上市銀行,許多小銀行也卷入其中。當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大行“損失慘重”,不良貸款劇增。
民生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該行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為1.17%,同比上升0.32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逾期貸款合計306.85億元,比年初增長42.82%;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00.27億元,占總額61.26%,不良貸款率2.22%,較2012年末大幅增加。
據相關媒體2014年的報道,當時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為抓住鋼貿企業客戶,做了大量的小企業聯保。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成為中信鋼貿壞賬最嚴重的分行,彼時該分行鋼貿規模100億元,風險敞口卻達60億元。2014年,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透露,新增的不良資產主要就是2011年-2013年間形成的。
類似的情況也曾在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出現過。記者以“杭州銀行上海分行”、“鋼鐵”、“寧德”等關鍵詞在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結果顯示,除了葉羅彬等人的借款外,還有多家企業因貸款糾紛被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告上法庭,借款時間在2011年至2013年之間。
根據新華社之前的報道,早在2011年,先期預警指標已顯示,上海鋼材貿易行業存在嚴重的重復質押、負債過度情況。在風險暴露前,原上海銀監局就針對鋼貿信貸風險向銀行發出預警,并打擊了相關違規操作。
原上海銀監局發現,大量鋼貿商將存放在倉庫里的同一批鋼材重復抵押給多家貸款機構;貿易商之間互相擔保以增加借款;通過“一女多嫁”甚至偽造虛假倉單,鋼貿商套取銀行貸款用于投資房地產或其他投機領域。而銀行為追求業績,審貸也出現盡職調查不足的情況。以當時上海整個鋼貿體量,貸款只需1300億至1400億元,但實際的鋼貿貸款卻達到了2400億元,足足多了1000億元。
對于這場危機的化解,原上海銀監局及時出臺了監管條例,嚴控假倉單、騙貸、挪用。截至2016年,鋼貿融資回收成效明顯,鋼貿表內外授信余額已經縮減到正常貸款214億元,成功重組、回收信貸資產15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鋼材貿易貸款1.89萬億元,同期全國貸款總額54萬億元。鋼材貿易貸款在整個銀行貸款中的比例高達3.5%。其中,上海鋼貿行業向銀行融資達1600億元。
南京財經大學金融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陸岷峰曾對此表示,在信貸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風險防控能力直接決定著其資產質量水平。無論是從客戶準入、貸前調查、貸款審批,還是放款審核、貸后管理各個流程都要注重風險防控。
陸岷峰認為,在客戶準入審核時,若盡職調查不充分,對資本金來源真實性核實不準,就使得潛在的信貸風險點深藏其中,埋下隱患;在貸后管理上,若對貸款資金流向、押品狀況等監控不到位,就使得風險難以有效緩釋,擔保措施名存實亡。總之,不良貸款的飆升與商業銀行內控管理水平、風控把控能力密切相關。
回歸璟合實業欠款杭州銀行上海分行一案。璟合實業所欠的近12億元本息貸款會不會“打了水漂”,難免受人關注。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