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已经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上海黄金期货,8月24日上海黄金期货,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为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措施。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规划》明确提出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为上海黄金期货: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至于6个具体目标,则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其中,“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上海黄金期货;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
“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
“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由7个预期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直接融资功能、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科技发展共4个维度,更加注重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促进直接融资中的作用,注重反映国际化程度,注重金融科技创新等最新发展趋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另外,《规划》从增强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与金融开放创新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等8个方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
当前全球市场定价能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强,衍生工具种类不够完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形成了集聚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保险、票据、信托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具体到期货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系列期货品种以及铜、黄金等期权品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了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国债期货系列产品,风险管理工具不断丰富。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同类品种全球第一,原油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期货保税交割等创新业务试点。
《规划》指出,尽管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相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提出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较大发展空间。金融市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有待提升,国际投资者占比较低,全球市场定价能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强。金融产品不够丰富,衍生工具种类不够完备。与金融开放创新相适应的法治、监管还需要继续完善,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占比有待提升,信息技术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上海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建设任务明确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上海期货及衍生品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推动长三角大宗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合作;
2.加强与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航运运价指数期货等衍生品,扩大上海航运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3.支持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创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开展标准仓单、非标仓单、保税仓单以及场外衍生品业务,探索建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
4.进一步深化黄金国际板建设,推进黄金期货市场国际化建设,巩固和提升上海在国际黄金市场中的地位;
5.大力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6.充分发挥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功能,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稳步推进30年期国债期货、代表性市场股指期货及股指期权等产品研发上市,探索发展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权和跨境ETF期权,深化跨市场ETF期权等产品创新;
7.完善商品期货产品系列,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金属系列商品期货,拓展商品期货期权、指数等其他衍生品市场;
8.研究扩大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试点银行范围;
9.推进期货市场扩大开放,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风险对冲支持。
市场人士:《规划》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助力
物产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规划》是上海全面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纲领性文件,通过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为进一步实现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实施路径以及政策保障。
通过大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实现全球资源配置。从增强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与金融开放创新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与此同时,着力发展绿色金融,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利用上海金融市场齐备、金融开放程度较高、金融机构和人才集聚等优势,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在景川看来,《规划》描绘了一幅上海金融全面实现国际化的宏伟蓝图。
《规划》计划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方式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一方面吸引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深化金融合作,支持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等机构运营以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引导中小和民营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景川认为,《规划》的落地将有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景川表示,有鉴于《规划》着力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对衍生品市场有积极意义。据了解,《规划》在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以及绿色指数为基础开发公募、私募基金、资产管理等绿色金融产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出支持将“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推向国际金融市场,增强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此外,《规划》还提出优化国债收益率(SKY)曲线形成机制、建立人民币债券指数体系,配合中央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鼓励境外投资者采用境内指数和估值等诸多举措对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有积极与深远的意义。
总体来说,景川表示,完成《规划》目标将使上海成为囊括股、汇、债、商及金融衍生品的全球金融中心。随着《规划》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的逐渐落地,中国商品的全球定价地位将凸显,而衍生品市场也将迎来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将在这样的金融生态中为实体经济以及投资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其自身的发展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