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期权

说起备受尊崇的新经济公司港股期权,大家脑海里浮现的big name可能大同小异港股期权:国外有Google、Facebook港股期权,国内有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千亿估值、万人规模的公司为何能够穿越经济周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们是如何打造出“阿里味”、“奋斗者”的企业文化?这都是企业经营的重点研究课题。

如果把企业当作有生命的机体港股期权,企业文化是上层建筑,真正让企业自下而上富有活力的经济基础,其实是利益分配机制。为什么阿里的员工加班也快乐,但换一家公司的员工996就变成“资本的剥削”?

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拥有阿里期权和股票的员工会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而只拿薪资的员工仅仅是企业的雇员,二者对工作的投入度和贡献度区别可想而知。

什么是股权激励?

在新闻报道和职场交流中,“股权激励”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不过很多人对股权激励没有清晰的理解。

股权激励是指公司通过股权形式授予高管、员工一定经济权利,增强高管、员工与公司的利益一致性,从而激励高管员工勤勉尽责地工作的方法,激励工具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限制性股票单位等,其中期权是新经济企业最常用的激励工具,本文将主要讨论期权激励。

在专业术语中,期权被解释为:交易双方关于未来权利达成的合约,期权的买方(权利方)通过向卖方(义务方)支付一定的费用(权利金)从而获得的权利,买方有权在约定时间以约定价格向卖方买入/卖出约定数量的特定股票,买方可以选择放弃行使权利。

在员工激励的场景中,期权是指公司按照当前公司估值/市值,授予员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按照目前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的权利。这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

首先,期权将员工与公司进行了长期的利益绑定。大部分期权激励方案都不是一次性授予,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授予。举个例子:

通常期权成熟会与员工的服务年限挂钩,一份期权可能会分4、5年逐步授予,通过这种动态授予机制,可以将员工与公司长期绑定,另外有些期权也会与业绩目标挂钩,只有完成公司业绩,员工才能拿到期权。

其次,员工行权需要按照行权价购买股票才能持有资产,也就是说,被授予期权后,员工的收益主要来自被授予后通过努力奋斗,把公司做大做强后市值增长的增值部分。如果被授予期权后公司发展不理想,公司市值没有增长乃至反而下跌,那么员工持有的期权也没有意义。

以腾讯控股为例,今年3月20号腾讯控股发布了两份期权授予的公告,其中一份公告披露了执行董事兼总裁刘炽平的期权授予情况。

从公告中可见,根据2017年腾讯的期权授予计划,刘炽平有4,399,815份期权已成熟,被授予人可按照股份授予日的收市价购入腾讯的股票。所以说,对期权被授予人来说,只有公司发展了,股价上升高于行权价了,才有可能从中获益。

港股期权

△ 腾讯控股于2020年3月20日发布的公告

上市公司为何要做期权激励?

目前大量已上市企业正在使用员工激励计划。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2255家港股上市企业中有71.8%(1618家)的企业采用了员工激励计划,其中58.14%(1311家)的企业采用了期权激励方案。

港股期权

科学合理的期权激励,是一种利好企业发展、股东收益以及员工收益的多赢方案。

首先,对企业而言,期权激励是企业绑定高端人才、缓解现金压力的重要工具,正如前文所说,企业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授予核心员工一部分期权,一方面替代了一部分报酬和薪资,缓解了企业的现金压力,可以将宝贵的现金流用在其他生产投入中。

其次,对股东而言,上市公司发放期权是一种不影响企业经营现金流,又给核心团队“打鸡血”,激励高管、骨干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管理方式。

虽然实施期权激励会在会计账面上被记为股份支付,但实际上是一种虚置成本,公司无需做现金支付,对于此时购入股票的个人股东而言,被授予期权的公司员工实际上是用一样成本价进场的“预备役股东”,只不过个人投资者投入的是现金,而员工投入的未来数年的工作,被授予期权后,只有公司不断发展,员工才有可能在增值部分中获益。上文中提及的腾讯控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最后,对员工而言,授予员工期权也是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加强企业凝聚力,维护人员稳定的常见管理方式。员工被授予的期权和股票都与员工的贡献直接挂钩,成功拿到激励有许多前置条件,包括工作年限、业绩指标等等,授予员工激励改变了企业与员工单一的雇佣关系,让二者的中长期利益绑定在一起。

对已上市企业来说,员工股权激励属于公开信息之一,如果在定期报告期内有授予股权激励,那么在企业的财报中均会体现。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公司公告中查到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还是以腾讯控股为例,今年4月2日,腾讯发布了2019年报,年报中就有对公司期权计划的陈述(年报中写为“购股权计划”),投资者可以在公告中查询公司的期权激励计划。

港股期权

△ 腾讯2019年报中披露的期权激励计划

公告显示,到目前为止腾讯控股共实施了5个期权激励计划,其中上市前的期权激励计划、IPO后的期权激励计划I、II、III均已届满,目前还在滚动授予的期权激励计划是上市后的第4个期权激励方案。

在腾讯2019年报中可以清楚地查阅到5个期权激励计划的方案,包括合格参与者、授予期权总量、参与者最大权益、期权期限、行权价等。

在年报中可见,现行期权的行权价不得低于以下三个价格的最高者:① 授出股权当日(必须为营业日)联交所每日报价所列的证券收市价港股期权;② 截止授出购股权当日止前五个经营日联交所每日报价表所列的证券平均收市价;③ 股份面值。

港股期权

△ 腾讯2019年报中披露的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

互联网大厂都是

如何做员工激励的?

据灵动未来的报告《2019股权激励实践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46%的未上市企业仅采用期权激励,少部分企业会同时采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

从未上市企业到上市后,员工的期权也逐渐成熟,逐渐转为股票,期权在激励总量中的占比逐步下降,由于企业上市后成长性通常不及未上市的发展期,所以企业在上市后通常会采用限制性股票或限制性股票单位作为激励工具。

据报告统计,企业上市前授予的激励总量为9-18%,大部分企业是15%左右。

美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授予量一般是1-2%,通常市值偏低的企业授予比例高,而类似Facebook、Microsoft、eBay、Amazon、Google、百度、阿里和网易等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年度授予量一般在1%左右。

港股上市企业年度授予量相对较低,以腾讯为代表的港股上市新经济公司每年授予量为0.5%-0.8%左右。2017-2018年间,港股美股上市的新经济企业每年因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占收入比例大概是5%-6%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