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組合拳”對一季度業績起效還給二季度“留一手”

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到4月26日,已有894傢A股上市公司公佈2020年一季報。從中能够發現,減稅降費等一攬子方针不同程度地下降瞭疫情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的負面影響。

600536中國軟件?600536中國軟件

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本年一季度,上述894傢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1888.93億元,同比下降1.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為1815.44億元,同比下降19.2%。894傢公司中306傢一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363傢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96傢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從稅費视点看,894傢公司一季度合計付出的各項稅費為1235.19億元,同比下降15.4%;扣除稅費返還後,894傢公司稅費凈开销1125.8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14%。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讨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明,從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看,受疫情影響整體業績有所下降,特別是凈利潤下降起伏較大。同時國傢采纳加大減費降稅力度和其他復工復產方针,大幅緩解瞭上市公司的經營困難,并且部分上市公司因而營收和凈利潤出現大幅增長。這是疫情影響下十分規方针支撑產生的非對稱作用。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明,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遍及下降契合市場之前預計,基本能夠真實反映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等不確定要素影響。但也有部分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出現正增長,并且增長起伏較大,這些上市公司首要会集在絡平臺和在線教育類,是疫情所帶來的市場供需結構調整。

疫情發生以來,財稅部門出臺瞭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方针,運用增值稅、所得稅、社會保險費和出口退稅等构成瞭一套“組合拳”。

例如,對疫情防控重點保证物資生產企業給予稅費優惠,對疫情防控重點保证物資生產企業新購置設備,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全額退還其2020年1月1日後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對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证物資免征增值稅,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對納稅人供给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日子服務,以及為居民供给必需日子物資快遞收派服務获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此外,還出臺瞭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出口退稅等稅費方针。

“現在看,這些減稅降費方针正在逐渐起效,為減輕上市公司稅收負擔,盤活企業現金流量,增強企業生计和發展才能供给瞭有力支撐。”張依群認為,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潤來自政府稅收減免。現有減稅降費方针多為2月份和3月份出臺,由於具有必定的時間差和滯後性,減稅效應在一季度還沒有得到充沛反映,預計會在第二季度得到愈加充沛體現。

到4月26日,已公佈一季報的3傢餐飲企業,2傢業績大幅下滑,一傢業績大幅上升。受疫情影響,全聚德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931.7%;西安飲食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2.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323.4%。西安飲食表明,本報告期公司稅金及附加較上年同期減少70.89萬元,減幅38.67%,首要原因系本報告期受疫情影響享用優惠方针減免所造成的。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餐飲企業,ST雲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21.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110.46%,實現扭虧為盈。其一季度稅金及附加同比下降32.76%,首要受繳納增值稅影響;其他收益同比增41.77%,原因是疫情期間免征增值稅;所得稅費用同比下降58.47%,原因是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

屬於酒店業的大東海A,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58.39%,付出的各種稅費同比下降65.77%,首要是因疫情減免稅,應交稅費減少所造成的。

屬於食物加工行業的门生面包,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60.47%,首要系本期毛利添加且因國傢階段性社保減免方针導致本钱費用下降所造成的。

屬於機械設備行業的勁拓股份,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15.8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17.98萬元,本期業績扭虧為盈的首要原因之一是軟件退稅及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添加。勁拓股份表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傢和地方政府積極應對,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方针保证經濟平穩運行,公司也高度重視疫情防控作业保证生產運營。隨著新冠疫情的逐漸衰退,公司生產經營在經歷短暫的延遲後逐漸恢復正常。

劉向東表明,總體看,國傢出臺的減稅降費方针確實減輕瞭上市企業的經營負擔,使其能及時復工復產,保證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一系列減稅降費办法對上市公司既有短期影响效應,也有長期激勵效應。短期首要體現在為企業減負,幫助企業恢復生產,保證市場物資供給,應對沖疫情帶來的沖擊。長期看首要體現在推動上市公司的結構調整上,通過市場供給和消費引導,幫助上市企業實現技術轉型和產品升級,這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向好。”張依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