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一上班地震股票,好几个同事在交流震感。
早上8:02分,唐山发生4.5级地震,北京有明显震感。
有震感的同事心有余悸,没注意的若有所失。不过最后都被一个四川籍同事鄙视了。
而今天说的这家公司,今年3月上市,叫震安科技。看名字就让人联想到业务可能与地震相关。
公司未来可能有5到10倍的增长空间,却不是因为今天的地震,而是非常可观的政策红利。
一、 震安科技是做什么的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据统计,中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地震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它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
除了地震的破坏性之外,地震的可怕还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即不知道何时何地发生多大的地震。
这使得传统建筑抗震领域长期存在的两大痛点: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抗震技术的安全余量较小,一旦某地发生超过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的地震,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地震股票;
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是粗放地全面提高各地抗震设防标准会导致建筑的功能受限和造价大幅的提升。
那么如何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呢?
有一种新的抗震技术——建筑减隔震技术,能使建筑在遭遇地震时不倒塌成为可能,解决了上面的痛点。这是我国大力支持的建筑抗震新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震安科技就是做这行的,是国内领先的建筑隔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建筑隔震产品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商住地产、其他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建筑物。
在隔震支座的作用下,建筑的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仅相当于不隔震时的20%-50%。
公司的技术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震考验,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震防灾实效。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距离震中较近的会泽县和巧家县有6栋建筑采用了震安科技的隔震产品,均表现良好。
公司代表产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以柔克刚”的抗震方法——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技术,通过使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橡胶隔震支座,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2016-2018年,学校、医院、其他公共建筑领域项目收入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最重要的部分,达到90%以上。
震安科技作为行业龙头,也承担了国内大量标志性减隔震工程,包括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减隔震项目。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约30%,净利润率23%。
二、政策预期在路上政策的红利往往会给上市公司送大礼包。
比如今年ETC行业的金溢科技,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南华仪器,汽车胎压检测行业的宝隆科技等,搭上政策的东风,普遍有1-3倍不等的涨幅。
那么,震安科技的政策预期在哪里?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中明确: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起草修订第17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要求全国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特定项目需使用减隔震技术。
如果此政策能落地,行业空间有望大幅提升。
减隔震技术将从当前不同省市部分强制使用部分建议使用,扩展到全国高烈度区医院、学校等建筑物强制使用。
震安科技是做建筑物柔性减震系统的领先企业,市占率超过30%,将率先受益。
公司主营的产品——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相比,具备显著的安全优势和成本优势。
目前震安科技已经在为扩张产能做准备。
三、 巨大的发展空间怎么计算建筑减震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呢?
保守估计房屋构造成本为1000元/平方米,其中防震成本在5%-30%之间。按照10%的成本花在减震上算的话 ,以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22300.24万平方米的规模预估,国内建筑防震的市场规模在8223亿元左右。
假设未来我国10%的防震市场使用减隔震技术(日本在50%以上,美国加州地区、意大利南部、台湾地区也达到10%),则减隔震市场天花板在800亿左右。
这意味着法规一旦落地,行业空间将会获得10倍以上的增长。
震安科技作为龙头,未来潜力巨大。
市场也在静待靴子落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投资私募内刊,解读最新消息,分析板块投资逻辑,提示机会提醒风险,欢迎加入私募内刊圈子
投资思维1剖析牛市熊市转换规律,揭秘股价涨跌影响因素,更多内容欢迎点击左下角《投资思维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