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Z博士的腦洞|七夕話孤獨經濟)今天是七夕。七夕在中國的歷史也相當久遠了,據說其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但被封為“情人節”,好像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想象是,秦觀的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七夕與“情人”的關系,或者可以聯系

(原標題:Z博士的腦洞|七夕話孤獨經濟)

今天是七夕。七夕在中國的歷史也相當久遠了,據說其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但被封為“情人節”,好像也就是近些年的事。

想象是,秦觀的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七夕與“情人”的關系,或者可以聯系到關于“七夕”的古老傳說上。人盡皆知,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就在七夕。關于這一點,古今文人反復吟誦。

比如秦觀就有一首《鵲橋仙·纖云弄巧》,“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可以說是寫感情的千古佳句了。

而且,在這一天表白盟誓的人也確實有。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過,“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就是說的唐明皇與楊玉環在七夕這一天,深夜祭拜牛郎織女并共結至死不渝誓言的事。這段故事在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中也有描寫,“〔生上香揖同旦福介〕雙星在上,我李隆基與楊玉環,〔旦合〕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為夫婦,永不相離。有渝此盟,雙星鑒之。〔生又揖介〕在天愿為比翼鳥,〔旦拜介〕在地愿為連理枝。〔合〕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誓綿綿無絕期。〔旦拜謝生介〕深感陛下情重,今夕之盟,妾死生守之矣。〔生攜旦介〕”

當然,楊玉環后來被皇帝賜死,不但所謂白頭偕老不存在,至死不渝更是笑話。所以,七夕雖然是談了感情,但卻是個悲劇的感情。

不過,悲劇似乎也不礙事。因為據說西方2月14日的“情人節”也是為了紀念某個愛情悲劇。

只是,七夕這個節日自古便有,古人也一直都過,什么曬書、乞巧、望月,卻從來沒有將之當作什么“情人節”過。

事實是,納蘭性德的七夕——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

為什么,時至今日,我們卻將之作為“情人節”了?人缺什么才最想要表現什么。答案或許不是,因為我們的情人越來越多,相反,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孤獨越來越多。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降低為9.6‰,2015年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2018年則繼續走低。而且,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上海、浙江結婚率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

出生率也不斷下降。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1723萬的出生人口下降了200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2018年全國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為10.94‰,比2017年的12.43‰進一步下降。相比之下,20年前的1996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16.98‰,而30年前的1987年,這是數字是23.33‰。也同樣,發達地區一般出生率低,2018年,上海出生率為7.2‰,青海出生率為14.31‰。

同時,離婚率逆勢飛漲。2018年全國離婚/結婚率達到了38%,有些地方這個數字超過50%。

所以,實際情況是納蘭性德的《鵲橋仙·乞巧樓空》,“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

其中緣由,當然非常復雜。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人口結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需求層次就出現變化,比如,如果出生率特別高,那么就有嬰兒經濟;如果老齡化嚴重,那么就會出現老齡經濟;現在單身的人變多,就會形成孤獨經濟。

孤獨的消費,范成大的七夕——相逢草草,爭如休見

“孤獨經濟”似乎很好理解,就是孤身一人的消費嘛。

或如范成大 《鵲橋仙·七夕》所述,“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就像是很多人說的,我一個人,也很好啊!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地去逛商場吃火鍋吃冰淇淋吃麻辣兔頭吃小龍蝦吃蛋炒飯吃麻辣燙吃炒年糕吃烤羊肉串吃鴨脖子吃方便面,我還可以喝一整杯珍珠奶茶呢!我還要什么男朋友女朋友?

據說,商家們緊緊跟上,推出各種“孤獨消費”商品和服務,比如說,浙江紹興市區某大型商場,一家火鍋店推出單人鍋底,十幾元一份。還有一些商家將商品內容減量做成小包裝,號稱給單身人士使用。

看起來不錯。不過總體而言,是不是特別有意義,還不好說。因為很多商品和服務,過去就從來沒有排斥過單人消費。去飯店,兩人吃,可以,一人吃,也沒有問題;去酒店,兩人住,可以,一人住,也沒有問題。說起“小包裝”,未必是為了“孤獨”的人準備的。一方面,如今生活富裕了,天天像過節,大家都在討論怎么顯得“不油膩”,和過去吃東西就看“量大”不同,現在對單個食品消費的量可能本來是減小的;另一方面,吃飽喝足的我們,消費升級已經到了精神領域,所以對商品或服務的“個性化”包裝更為注重,喜歡包裝設計精巧、精致。

從整體而言,也不好說“孤獨”就能夠拉動經濟增長。因為誠然一個人沒有什么后顧之憂,可以在“買買買”上“更上一層樓”,但其實組建家庭的人可能只不過把錢花在了其他地方,比如孩子教育,用處不同、消費差不多。更不要說,有些人群單身的原因可能就有經濟困頓。所謂“孤獨”拉動經濟,大概不能實現。

孤獨的心態,李清照的七夕——想離情、別恨難窮

據說,有媒體給“孤獨經濟”下了一個定義,“有一部分人,他們可能不喜歡在購物、吃飯、娛樂等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他們更喜歡一個人完成這件事情,最好連跟服務員或店員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面向這部分群體而衍生出的經濟產業鏈就算孤獨經濟了”。

我倒是不這么覺得,或者說,我的想法正好相反。

《2018年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紅數量較前一年增長51%,截至2018年4月,粉絲數量同比增長25%,達到5.88億人。

網紅當然有千百種,但我們會發現,很多所謂“網紅”和其“粉絲們”,都是一種有感情羈絆的關系。甚至許多相關的網絡詐騙,也都是利用了這種感情羈絆的關系。

前不久火遍網絡的“喬碧蘿殿下”事件,就是一位可能已經年過半百的大媽女主播假裝二八青春少女在網絡直播間興風作浪的故事。我本身對大媽或少女沒有任何歧視,但是大媽假裝少女索要財物就不對了,甚至已經涉嫌詐騙。而更值得深思的是,就這么一個人,不管她是誰以及本來什么樣吧,身份甚至相貌都不明,竟然能夠有大量的“粉絲”趨之若鶩,居然有那么多人,對著這么一個脖子以上是張簡陋gif圖片的人,投入大量時間、感情之余刷出真金白銀所費不菲的“法拉利”“大游艇”,教人難以想象。而可以想象的是,這些人在真實生活中得有多么空虛寂寞冷,得有多么孤獨至死。

正如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所說,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獨的人,是難受的。

團圓經濟才是解藥,喬吉的七夕——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

“單人經濟”這類的“孤獨經濟”,其亮點不在于孤獨的消費本身,而在于所向往的“團圓經濟”。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08億元,同比增長約27.5%。2014年-2018年五年內市場規模翻了1.5倍多,年復合增速24.1%。且仍保持快速增長。

寵物經濟可能就是在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中而產生的一種“孤獨經濟”,寵物在生活中更多承擔著精神慰藉的作用。

一些讓不認識的人能互相接觸的團體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孤獨經濟”。

有調研數據顯示,單身成年人中未婚人數達1.4億。雖然整體而言,大家的婚育觀念更加包容開放,追求自由灑脫,但實際調查中,92%的人都并非真正享受單身狀態。

從近些年各種相親組織、機構、活動、網站等的風起云涌就能夠看出些端倪。僅2017年,市場上婚戀交友APP月用戶規模已達千萬。

也不一定是直接相親,交友也是迫切訴求。《2017年應用行業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游戲社交下載用戶增長倍數較2016年同期猛增37.4倍。

所以,真正的“孤獨經濟”,不是發現孤獨,任其孤獨,而是發現孤獨者的需求,讓其不再孤獨。

誰不想像喬吉的《折桂令·七夕贈歌者》“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節奏加快和競爭壓力加大,人們變得沒有辦法像過去那樣顧及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必須說,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披星戴月的小白領顧不上,兒女在外的老人也顧不上。人始終是社會的動物,需要情感慰藉、需要語言交流、需要甜言蜜語也需要傾訴、吐槽、爭吵。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