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的历史上少林寺上市,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比释永信更有话题性了。

在新与旧、破与立之间少林寺上市,他为少林寺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少林寺上市,让这座千年古刹走上了巅峰,但同时,质疑与争议也接踵而来,话题不断。

那么,释永信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少林寺上市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祖籍安徽省颍上县,其父刘殿爵曾先后在甘肃刘家峡、河南三门峡等水电站工作过,因此,释永信是在甘肃出生的,时间是1965年。

古往今来出家为僧者,除了看破红尘这个原因之外,也与生计所迫离不开关系,但释永信出家却不是这些原因,他曾在采访中说过少林寺上市:“我家是商品粮户口,上学找工作都不难,说到底,还是与佛有缘。”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刚从初中毕业,父母就得到了一位僧人的指点,于是释永信结束了学业,被父母送到嵩山少林寺出家为僧,拜少林寺方丈释行正为师,从此开始了他与少林寺的不解之缘。

少林寺上市

(图:后排右边为释永信)

释永信记得很清楚,当年下了火车后,他搭乘着当地老乡的驴车,一连赶了好几天的路,才抵达少林寺。

当时的少林寺,绝非世人眼中的那个“千年古刹”可比,寺内残垣断壁遍布,只有十几位老弱病残的僧人,此外还有28亩薄田,局面不可谓不凄凉。这一切,对释永信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但他还是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

举行完剃度仪式后,释永信便开始了参学游历之旅,先后在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地学习。

1984年,三年之期的参学游历结束后,释永信回到了少林寺,跟着寺内的老僧人一起种地放牛,打扫卫生,练习武艺。

少林寺上市

就是在这一年,少林寺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当时只有19岁的释永信,被选举为成员之一,开始协助方丈释行正处理寺内事务。

按理说,释永信当时还只有19岁,资历尚浅,用“人微言轻”来形容也不为过,他之所以能够进入管理委员会,与释行正对他的器重离不开关系。

1987年7月,方丈释行正圆寂,在师兄弟释永海、释行孝相继出事后,22岁的释永信被推到台前,继承衣钵,接过了少林寺住持的职务。

成为少林寺住持后,如何让这座“千年古刹”重现荣光,成为释永信心中的头等大事。

当时,由于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在国内外受到了大量好评,也带动了少林寺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释永信看准这个时机,依靠政府支持,自筹款项,修复了寺内的法堂、钟楼、鼓楼等建筑,又重新铺设了莲花大道。

少林寺上市

此外,释永信还主持成立了少林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等机构,将少林武功发扬光大。

时间来到1995年,释永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大典。

正是此举,让释永信压倒了少林寺内一大批反对的声音,开始全面接管寺内事务,并于4年后正式成为少林寺方丈。

对于外界对少林寺商业化发展的质疑,释永信曾对记者说:“邓小平同志都说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在发展,与时俱进,少林寺也要发展,佛教更要发展。”

少林寺上市

关于少林寺的收入去向,一直是外界所关注的重点,单以门票一项收入来讲,少林寺每年可以分到30%,数额约为4000万人民币。释永信对此解释说,少林寺所得的收入,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生活,剩下的10%则用于做慈善。

不过,释永信对少林寺的发展还提出了一条底线,就是不允许少林寺上市,以免走上资本的道路,背离了少林寺发展的初衷。

此外,释永信还曾多次提出建议,希望少林寺的门票能降低价格,甚至取消门票。当然,现在这个阶段还是实现不了的。

在生活方面,释永信虽然早已升任方丈,但是生活习惯一直没有改变,与僧人们一起同吃同住,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来到大殿诵经,然后巡视一下寺庙,吃完早饭后,便接待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此外,还要处理许多繁杂的事务。

少林寺上市

忙完这些后,释永信才会前往斋堂吃晚饭,然后打坐两个小时,晚上10点多上床休息。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少林武功,释永信作为方丈,会不会那些七十二绝技呢?

释永信在自传《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刚到少林寺的时候,在练功夫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学了很多套路。当时的少林寺有老和尚,可以教功夫,还有一批还俗的师傅,他们也教我各种兵器,各种拳法。回想起来,我练过、学过的套路应该有100套以上。”

至于少林“七十二绝技”,释永信也说过:“我几乎都练过,但都没有练好,学着也容易,练着也容易,但练好很难。”

不管释永信有着什么样的争议,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少林寺能有今天蓬勃鼎盛的局面,释永信居功至伟,也必将在少林寺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我心中的少林》《少林CEO释永信》《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