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其位某其職”出自那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憲問》亦有此語。其旨“欲各專一于其職”(劉寶楠《論語正義》)。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度。

你那句是后來演化的了

2. 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是什么意思

在這個職位上,就要盡到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并且要負責任的做好這個職位相關的事情。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后來被延伸發展成為此句。

(2)在其位擴展閱讀:

論語泰伯是《論語》的一篇,共計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干問題上的見解。

本篇共計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內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干問題上的見解。

參考資料:網絡_論語泰伯

3. “在其位而謀其職”是什么意思

“在其位而謀其職”的意思:

文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讀音:bú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

釋義: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出處: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 “在其位謀其職”與“在其位謀其政”有什么區別

一個是職場,一個是官場,但總體來說兩個是一個意思,不在其位不謀其職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引申出來的,只是不謀其職更全面 不謀其政更偏于政治和當官的。

5. 在其位而謀其職是什么意思

在其位而謀其職的意思是在那個職位上,就應該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

在其位而謀其職的相反句子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文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釋義】: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出處】: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近義詞】:

①恪盡職守——出自于《孫子兵法》。

負責做好本職工作,指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細心、耐心地守住職位或崗位。

②各司其職——各自負責掌握自己的職責,做好所承擔的工作。

③盡誠竭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相近語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領導(組織或老板)安排你在這個職位,就要向領導(組織或老板)負責,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6.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去做這個位置上該做的事;從事那個職位就要盡到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黨的好干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就要勇于擔當,具有責任感;既然群眾選擇了我們,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對群眾負責,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好干部。

(6)在其位擴展閱讀:

在其位謀其政反義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出自《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指不過問別人的事情。其旨“欲各專一于其職”。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 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7. 在其位不謀其政什么意思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詳解: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句子,但基本上沒有人能真明白其意思。通常的解釋大致都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由于這樣的解釋經常被指責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不思進取。因而就此有了許多借題發揮的申辯來把這個似乎是貶義的話褒義化。例如說“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了解情況,隔行如隔山,談論起來于事無補,反而添亂,還是素其位而行,安寧本分為好”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將錯就錯,錯上加錯,豈真知何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哉!

以前所有的解釋,都因為其人見識、心量太小,孔中窺天,又豈能真識孔子?針對本章,前幾章反復提到“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何謂“位”?就是指變化的位次。例如《易經》乾卦,從“初九”到“上九”,就是不同的位次,對應著變化的不同狀態。而一切都從也只能從現實出發,現實在什么階段,什么位次,是必須首要分析的問題。相應的,“其政”必須要與“其位”相適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不謀不在其位之政”,不謀劃與現實變化的位次不符的政事、政治關系、政治制度、上層建筑、生產關系等等。歸根結底,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就是歷史上一切烏托邦悲劇的總根源。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在馬克思對社會總體結構的考察中,有所謂的“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之說,這其實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社會總體結構運動中的特殊表述。馬克思是以生產力的變化位次來界定社會總體結構位次的,而“其政”必須適應“其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可能超越生產力的位次而行高位次生產力所對應的生產關系。同樣,“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也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社會結構內部關系的特殊表述。可惜,歷史上真明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除了孔子,也就馬克思了。雖然他們的表述不同,但其內涵是一致的,還是那句話:孔子、馬克思,總是那么心心相印。

而違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惡果,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為什么這樣?因為那些人對“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沒有認識,把現實烏托邦化從而拋棄現實最終被現實所拋棄,更不知道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此一來,不出現那些鬧劇、悲劇才怪了。那些喊著要打倒“孔家店”的人,例如魯迅、胡適之流,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都搞不懂,還好意思厚著臉皮去魯莽、去胡扯,真是有史以來最無恥之徒,不對之正本清源,難道還讓他們繼續遺毒后世?必剿之滅之而后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禪師執筆于公元2006年11月12日中午12點05分

詳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剛在上一章說完,怎么又說一次?其實,在原來《論語》的排序中,上一章出在《泰伯》一篇,而這一章出在《憲問》一篇,由此也見原來編排的混亂。前章,只記錄了孔子的原話,而本章,增加了曾參(孔子關門弟子)的話。但就是他這話,使得千古以來無知之徒的錯解錯上加錯。當然,責任不在曾參,只是更暴露了無知之徒妄言《論語》、妄批《論語》的可笑。

先引用一個通常的關于本章的解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么,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了。不過,謀其政也應“思不出其位”,不越出自己的職位范圍考慮問題”。這類的解釋,都是錯得一塌糊涂。而對于該句的批判,在現代,最出名的可能要算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隔膜》里的冷嘲熱諷,引用如下:“奴隸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說:主子,您這袍角有些兒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爛,還是補一補好。進言者方自以為在盡忠,而其實卻犯了罪,因為另有準其講這樣的話的人在,不是誰都可說的。一亂說,便是“越俎代謀”,當然“罪有應得”。倘自以為是“忠而獲咎”,那不過是自己的胡涂。”這以打倒孔家店為忽悠的魯迅小兒,因此文就把自己的無知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他根本就不知何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更不知何謂“君子思不出其位”。以其陋識而發如此無恥之言,其人之無恥便可想而知。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真義,在上一章里已經說了,不再贅言。至于“君子思不出其位”,朱熹比魯迅等白話癡兒還是要高明一點的,至少知道這其實是《易經》“艮卦”象辭的引用,也就是說,朱熹正確地指出了,曾參是引用《易經》“艮卦”象辭來解釋、印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然,這其實也不需要什么工夫,對四書五經熟悉的人,都知道“君子思不出其位”這話的出處。但知道出處并不意味著真明白,朱熹比魯迅之流也就好這一點兒,至于意義上,都是蛤蟆跳水、撲通撲通。更有今人李澤厚,認為曾參相對孔子可以有多種原因、解釋的話顯得太保守了,證明其根本就不知何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更不知道何謂“君子思不出其位”。

“艮卦”,其象“兼山”,兩座大山夾著,《彖傳》說“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這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上一章里相應的解釋。對于喜歡撲通撲通的,以為本作者所解是胡編亂造,故意曲解圣解孔子的意思,但卻不知道,作者所解皆不出孔子其義,象辭、《彖傳》也是孔子所寫,即使像錢穆之流,懷疑象辭、《彖傳》是后出,但也不可否認象辭、《彖傳》所論是孔子、儒家所認同的。而由《論語》、象辭、《彖傳》之契合,可見本文解釋的客觀公正、不偏不倚。

六經且不能注我,更非我注六經,巨著《論語》、圣人孔子,作者李彪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視角而生其視角,看孔子、馬克思的思想如己一般,所以才如此輕易就能發前人所未發,煉《論語》500多章散金為一金刀,橫掃兩千多年來一切陳言濫調。能有如此之解,并非需要熟讀《論語》多遍。說實話,本作者也沒太認真研讀《論語》,只是見其文就自識其義,一氣貫通,如見故物,如觀掌中果,實不用多遍研讀才明白、貫通?

回到本章,“君子思不出其位”,“思”不是通常魯迅、錢穆、李澤厚等所認為的“思想”,而是“司”的通假,“司”什么?政,和“為政”是一個意思。“君子”,“聞、見、學、行”“圣人之道”的人,“思不出其位”,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相應的解釋可參考上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這就是君子行“圣人之道”必須時刻謹記的。《彖傳》的話,這里就不詳細解釋了。

但有一點必須指出:“時”,不是依其時或與時俱進的意思,而是本書最開始幾章反復強調的“與天其時而天與其時”;“止”,何謂“止”?就是上幾章反復強調的“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這才是“止”,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駐守、居住、停止、止息、阻止”等所謂的“止”。

8. 在其位,某其職,盡其責!

說的就是:在其位謀其政的意思。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作為一名黨的好干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就要勇于擔當,具有責任感;既然群眾選擇了我們,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對群眾負責,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好干部。

首先,從思想上約束自己。一是有時時刻刻為群眾辦實事的準備,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二是時時刻刻想著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們黨是有嚴格的紀律要求,要時刻把黨紀銘記于心。三是時時刻刻想著群眾的想的就是我想的、群眾需要的就是我需要的、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到實處,百姓才能得到好處。四是不要想著我做官就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時時刻刻想著我要付出什么,怎么讓群眾受益,怎么帶領群眾過上好的生活,凡事多為人民百姓著想才是一個稱職合格的好官

其次,從行為上約束自己。一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勤儉節約才是群眾的榜樣,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勤能發家,墮能敗家”。二是下基層要主動融入群眾當中去,走出辦公室,走到群眾家,真真正正的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解決生活的困難。三是丟掉官架,親力親為,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完成,不去指揮下屬或是百姓。四是要不斷的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提高素質,以實際行動和作為得到群眾的認可。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唯有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才能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好干部。

希望幫到你 望采納 謝謝 加油

9. “在其位 謀其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那個職位上,就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讀音:zài qí wèi, móu qízhí。

出自:春秋孔子的《論語·泰伯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用法:作謂語、分句。

反義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在其位擴展閱讀

背景:

孔子的這句話是對專業化分工的一個說法。人只有專事自己的優勢,才能發揮最大效率。不在這個職位上工作的人,不應該管這個職位上的事。如果他管了,就是越權,不利于人們能力的發揮,并且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

孔子所說的不謀其政,并不是就可以不去思考國家政策、謀略、措施及政治的得失政務的效率,實際上,孔子常常從宏觀上思考經邦治世的大事。

孔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治國以禮”、“為政以德”,反對對百姓采取殺人壓服的辦法,以及告誡弟子子夏,做了莒父(魯國邑名)的長官后,“無欲速,無見小利”,等等,都表現出孔子治國理邦的仁道精神以及智慧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