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技术壁垒、护城河都是要看的,但真正要做大做强,一定是要做可扩展性。很多企业都想自己去做平台,但并不是想着真正帮助行业实现数据标准化、推动行业提升效率。”12月6日,丁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阐述了他投资人工智能项目的“标准”。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丁健
丁健现任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主要负责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医疗、VR/AR 和新媒体行业等领域的创业投资。加入金沙江创投之前,丁健是亚信公司联合创始人。
截至目前,金沙江创投已成功投资滴滴、饿了么、地平线等多家企业。
减少人的参与才能放大产业效率
南方+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所扮演的角色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
丁健: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看,AI本身是新基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AI是新基建的一个目的,新基建的目标之一是以机器智能为核心做分析决策。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在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田溯宁(宽带资本董事长)开玩笑说,“丁健说‘5G不是给人用的’。我想加个字,5G不是给‘个人’用的,而是给企业、给行业、给产业用的”。但我依然坚持“5G不是给人用的”这个观点,正如高速公路本来就不是给人走的一样。人需要低时延、高带宽吗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肯定不是,5G主要是给机器通讯和机器智能用的。
新基建最核心的目的,是人在其中参与越来越少,不难想象,在工业化时代什么样的工厂是效率最高的,当然是全自动化的,从头到尾几乎不需要人干涉,才会出现“6秒下线一台车”这样的奇迹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再设想一下,今天的淘宝、滴滴,如果某个流程还需要人来打勾、按键盘点确认,那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效率吗。
所以在我看来,新基建需要把“人的参与”从其中减少,实现以机器智能为核心的基础建设和产业提升。这样才能撬动产业成百上千倍效益的提高。
南方+:人被取代了,那么人何去何从?
丁健:实际上,随着生产力大幅提高,最终人的生活质量会大幅提高。如果不是工业革命对效率的大幅提升,就可能没有五天工作制。所以要改变的是分配制度,而不是担心AI会取代人。今后未必需要工作才有收入来源,机器可以帮助创造财富,人一周甚至只需要工作2到3天就够了。人去做更多有创造性、有价值的工作。
投资机会蕴藏在“AI中间件”
南方+: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遇?
丁健:就好比我们看高铁,不能只看高铁技术有多先进,能让车跑多快,而不思考需要什么样的铁轨和系统(基础建设)才能让列车跑到这样的速度。同样的道理,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足以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等跑起来。
比如在医疗领域,存在一个小循环,第一步是望闻问切采集数据,第二步是医生的大脑根据经验和知识分析数据,第三步是拿出治疗方案,周而复始。
未来这种正在发生变化,第一步采集数据不再是简单地拍个CT,而可能是个人24小时的健康数据采集、基因数据采集等等,第二步,这么多数据也不再是交给医生处理,而是机器智能来辅助决策,把各种数据汇聚在一起。第三步医生只要选定治疗方案就可以,这是一个大循环。今后每一个行业都是从小循环走向大循环。
在这其中,机器智能的特点并非一定比人的决策更好,但可以更快速而且同时作出很多的决策,从而大幅提高效率和提高可扩展性。所以我们关注的是,推动这个大循环转起来的基础设施,即铁轨在哪里。比如一些中台、中间件、操作系统等等,它们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应用大数据、云、5G等技术,投资的机会也蕴藏在这里。
南方+:您在投资人工智能领域标的时,会比较看重哪些特征或指标?
丁健:个别领域可以打通小循环,但大部分是形不成一个大循环,所以可拓展性非常重要。互联网已经到了全球级别的互联互通,但在产业领域,企业在数据、应用上,好的能把上下游打通,差的连企业内部信息都不互通。
南方+:很多企业也在强调搭平台、建生态,这和您理解的可扩展性有不同吗?
丁健:消费领域的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是超级大平台。但产业平台、产业生态却是可扩展性很差的。目前在产业领域,更像是互联网还没建成时候,形成了一堆信息孤岛,数据交互、应用互通、结果互认等等,其复杂性远超互联网时代。所以,下一步产业要想真正提升,产业级的互联互通、中台赋能以及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标准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元素。
南方+:数据难打通在产业领域确实比较普遍。比如医疗行业,就涉及敏感和隐私数据。
丁健:这是一个误区,你应该想帮他把数据做起来,而不是老跑到人家那要数据,然而自己拿着数据做事情,又口口声声说我要颠覆你,人家更不可能给了。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ICT企业,是要帮助传统行业把数据用起来、推动数据标准化,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总体来看,第一是赋能,第二是标准化,这是产业领域最欠缺的,这也是平台企业应该帮助传统行业做的。
【记者】郜小平
【策划】陈韩晖 程鹏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