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安树
2020年第三方媒体, 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第三方媒体,许多行业迎来生死拷问的关口第三方媒体,一些玩家按下了死亡的加速键第三方媒体,但也有一些玩家趁机逆势上扬,核酸检测就是其中之一。
核酸检测并不是一门长期生意,但新冠疫情让检测服务行业站上了风口。
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新政,引燃了核酸检测板块。新政发布次日,多家核酸检测概念股开盘便大幅拉升,多只概念股涨超10%,凯普生物以15.23%的涨幅领涨。同时, 多家核酸检测概念股上市公司预报2020年净利润将爆涨数倍。
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核酸检测正处于短期需求的爆发期,尽管这一情况会随着疫情进入稳定阶段或是疫苗全面供应而恢复常态,但 核酸检测还是给背后的许多公司带来了颠覆性的价值。
的确暴利“ 公立医院的核酸检测在网上很难预约,要么是需要直接到门诊预约,但不确定是否还有号,要不就是全约满了。”1月21日,李铭向一鸣网记者说道,“除了几家公立医院,其实在预约窗口也看到了一些私立机构,但价格均比规定价格高。”
而国家卫健委表示,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费用自行承担。而 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预计在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海量的检测需求对于核酸检测市场而言可谓是一片红海。
疫情之下,公立医院难以独立承担核酸检测的需求, 第三方检测机构大举进入市场,不同于公立医院严苛的政府定价,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自主议价权。
尤其在供不应求背景下, 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可以上门取样、快速出具结果,售价自然水涨船高。相比于政府定价80元至150元的区间,高出一倍不止。
相比于市场供需导向,成本低才是暴利的关键。
核酸检测的成本主要是试剂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单次核酸检测的最大成本不超30元, 即便是依据政府指导价,利润率最低也远超100%。
这是一个捞金的好时机。
资本必然嗅到了商机,天眼查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约有经营范围含“核酸检测试剂”的企业50余家,2020年新增检测试剂相关企业520家。
延续了此前口罩、消杀、防护等非常态背景下的一些行业的上扬态势,数据显示, 在A股24只新冠核酸检测概念股中,20家企业去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达安基因、硕世生物、东方生物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0%。
业绩上涨背后,资本市场也呈现利好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 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硕世生物、金域医学等几位头部玩家股价实现翻倍。
从新冠变异毒株传播力加强、 国外疫情防控问题不断等现状来看,国内核酸检测需求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其相关上下游玩家将在短时间内持续利好。
短期价值不止于对整体业态的关注, 聚焦企业来谈,这次短期的提振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长契机。
以华大基因为例,2017年以来,其主业生育健康业务营收及毛利润均面临直线下降,叠加受“14万孕妇基因外流”等消息影响,华大基因身陷舆论漩涡,低谷时其股价跌掉八成,市值只剩200亿元。
但在这次防疫过程中,曾经备受瞩目的华大基因似乎又回来了。
核酸检测是华大基因五大业务的一部分,华大基因第一时间研发生产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是首批获准上市的抗疫检测产品之一。
随后,该试剂盒还陆续取得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相关资质认证, 截至2020年中报报告期末,华大基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经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产能达200万人份/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 华大基因股价创下近两年新高,市值将近800亿元。
总体来说,受疫情防控影响,华大基因在核酸检测业务的提振下,业绩上行、股价上扬、口碑提升,为其处在下行区间的主营业务调整状态留下了足够的时间。
核酸检测本身并没有技术壁垒,门槛在于对实验室的资质审核,对于专业玩家而言,这并不具备竞争力,因而当疫情防控进入尾声,核酸检测业务就将回归常态。
届时, 资本市场必然也将回归理性,短期利好背后,市场看中的还是其长期价值。仍就华大基因来看,去年上半年报业绩尽管处于上行态势,但囿于其支柱性业务依旧处于下行区间,上扬全靠核酸检测业务支撑,市场信心不足,半年报发布次日,股价就开始下行。
核酸检测短期提振之后,主业若没有在这段时间调整好,那么, 所谓利好不过就是昙花一现。
当然,站在风口上,也有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玩家。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就是典型案例,在承接河北隆尧县核酸检测时,虚报检测能力,在未完全检查完就谎报检测结果,疫情之下,枉顾事实,轻视疫情防控安全,本来可以乘势而上的一手好牌,现在只剩下大门紧闭。
过去一年,核酸检测服务板块,业绩神话、股市神话的故事轮番上演,的确提振了一系列相关玩家,甚至牵引着整个医疗健康板块,对于许多个体企业而言,这甚至是一场决定生死的关头,但 本质上,大家更清楚这只能是短期提振,那么,如何借势打好这张牌还得看未来玩家的具体表现。(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