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汉集团以钢贸发轫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化浪潮中进军城镇化建设领域,自2010年起,连续11年荣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浪潮,大汉集团将云、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与钢贸、城建、物业管理、职业教育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变革,实现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从“线下”到“在线”
↓↓↓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这些新型事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业务规则。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92年,于2009年迁入长沙,2010年进入望城投资,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利用新型技术来优化企业的流程、渠道、运营模式,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挖掘新的需求、捕获市场机会、提高效率、实现新增长、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是大汉一直在思考和问题。
“比如说在我们项目的每一次施工的质量、材料的使用以及工艺的标准中,有时候会产生不小的偏差,这种偏差带来的‘不阳光、不透明’会直接导致品质下降。”大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说,“而我们当时想做的就是让数字化的‘阳光’照亮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所有建筑的每一个桩、每一根钢铁、每一项工艺,我们都把它有效的、数字化的记录起来。”
2011年,大汉集团启动了大汉钢贸、大汉城建的ERP流程信息建设,将钢贸业务、城建业务实施线上化。历经10年数字化征程,将云、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与钢贸、城建、商业管理、物业管理、职业教育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大汉数字化新模式,赋能业务转型升级。2020年,大汉集团完成了大汉电商与钢贸供应链板块的整合。
“大汉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现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我们这几年始终在钢铁电商的数字化这块去着力。”傅胜龙告诉记者,“所以我们构建的是一个完全信息对称的、阳光的一种生态平台。在这个生态平台中,我们希望多方都能够受益,能够感受到我们通过数字化的能够创造出哪些价值。”
优化营商环境
24小时自助服务入企业
↓↓↓
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大汉集团的钢贸交易额年增长32.8%,2020年通过使用数字化供应链交易额增加值为52亿。截至2020年底,营业收入近550亿元,利、税均超过10亿元。
说起大汉模式的成功,傅胜龙表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2020年以来,望城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园区在中小企业集中的金桥国际企业服务中心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把自助服务送入企业。服务区以窗口前置模式,对涉及工程建设审批和市场准入的139项服务事项,精准服务,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并学习先进地区好经验,制定帮代办服务实施办法、管理制度、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招聘专人推进帮代办服务。
“24小时自助服务区落实到位后,很多业务办理,我们现在都只需跑一次。”傅胜龙说。近年来,望城始终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贴心人”,在工商服务、纳税、人力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出新招、出实招、出真招,真正让企业放心大胆发展。
新大汉模式
“一网一校一中心”
↓↓↓
历经10年数字化征程,大汉集团培养了规模数百人的四大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拥有专利6件,软著86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变革,业务增长、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而以大汉国际工匠院、潇湘职业学院、大汉技工学校、大汉师创、劳动实践基地等实体为基础的大汉教育,也以“匠心+匠能”为举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模式,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每年有十几万人接受培训,2万多全日制学生参加学习。
近年来,大汉集团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由原来的“一路一城一园”链条式开发模式,正式迭代升级为“一网一校一中心”,“一网”打造产业工人互联网平台大大工匠云,“一中心”建设大汉国际工匠院,“一校”职业院校与专业培训机构,通过构建一站式产业平台,形成了一个自供、自产、自销的人才运营体系。
“无论是钢铁电商、城镇化、物业资产、商业管理的四大板块,还是职业教育、云技术和现在的成果,我们对自身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数字化的优势上都充满着信心。”傅胜龙表示,“三高四新”作为引领湖南未来发展的战略,大汉集团也一直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明晰定位、找准方向、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G时代,大汉集团将继续围绕“一网一校一中心”的“新大汉模式”构建一站式产业平台,引进并扶持产业发展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探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创出新路子,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落地贡献一份大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