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上证所一直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上市,以培育中国证券市场的蓝筹股群体。早在2001年,上证所就曾指出,上证所要成为世界一流交易所,就必须打造成为一家蓝筹股交易所。
7年来,无论是在2005年之前的漫漫熊途,还是近两年的牛气冲天,上证所的工作均坚定不移地围绕大蓝筹市场展开: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上证50和上证180指数;扩大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队伍;正式推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机制,推出大宗交易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逐渐完成、市场行情持续走好,沪市规模得到极大幅度的提升。这一方面表现为总市值的成倍增长,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上市公司的扩容,特别是以工商银行(601398)(601398.SH)、中国人寿(601628)(601628.SH)、中国石油(601857)(601857.SH)等为代表的一批超大型国企蓝筹公司在沪市登陆。
2007年1月,凭借“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上市首日贡献的8107亿元总市值,沪深两市总市值首度超过10万亿元;时隔1年之后,这一数字已超过30万亿元,创出历史最高峰。即使上证指数在经过了近半年来的大幅调整,截至今年4月底,两市总市值仍达到22.5万亿元。
随着市值的猛增,上证所在全球市场的总市值排名也连创新高。2006年12月中旬,上证所总市值在世界各主要交易所中的排名升至第19位,首次进入20位以内。
市场规模的扩大也表现在股票市价总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截至去年的11月底,沪市股票总市值为24.3万亿元,相当于去年GDP的115%,这一数据代表着上证所在逐步向全球成熟的大证券交易所靠拢。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沪市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疑更吸引了全球证券市场的目光。
作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最重要的会议,去年10月中旬,“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第47届会员大会暨年会”在上海召开。这是该年会首度在沪召开。这既是对上证所近年来快速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认同,也充分体现出全球证券业同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上证所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上海股票市场如果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场,仅有市场规模还远远不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曾指出:“上海要想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仅有实体经济的强劲支撑还不行,必须还要有法规、功能性服务等,尤其是功能性服务一项,如果能做到的话,资金就会源源不断进来,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