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我们判断今年上半年的行情,至关重要的判据有四点。第一,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量度和幅度变化,将直接影响和决定股市行情和高度。笔者以为央行能够容忍准备金的高点,极有可能是在20%——22%,现在年内第二次调整以后是19.5%。这样,我们就能推断年内调整至少还有两次;如果准备金率真调到23%以上,那么有很多中小银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而当前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正处在上市改制的关键时候,央行不能不考虑这个重要因素。
第二,有关加息的方法,到目前来看,调准和加息两种方式是交替进行的。央行去年调准共6次,今年准备金已经在高位可能要少两次,也就是今年的调准是4次,而加息将从去年的2次增加为今年的4次,这样调准和加息总的次数将和去年持平,不过这个内涵和本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此,调准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金融业本身,而中国的中小银行整体上是比较脆弱的,加息次数的增加就成为对抗通胀最好的手段。大家在把握和判断市场趋势的时候,始终不要忘了调准和加息这两条货币政策变动的主线。如果做一个简单的统计计算,现有的三次加息其时间间隔分别为67天和55天,这两个间隔相差了12天,如果总的第四次加息紧随年内第二次调准之后,时间间隔同样为12天,那么将出现在3月23日左右,正是两会刚刚结束央行贯彻会议精神的时候。而且1月31号的时候,央行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报告,提到了全年的货币增量是16%,我个人觉得央行这个数据是低估了,因为它是结合当时货币紧缩的形式给了个低估数据16%,但现在“防止经济过分下滑”的观点逐渐有了共识,最后我猜想数据应该在17.5%——18.9%这样一个范畴之内。所以市场最担心的货币供给,恐怕上半年最终结果会好于预期,虽说全年整体的货币供给总量绝对不会太高,但是不排除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货币供给相对比较积极。今年一月份货币投放量超过万亿,堪比2009年股市大转折的同期。这也是市场跌不下去很快就能上到2800、2900的原因。
第三,促成市场向上波动要注意这样两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是元月份,市场站上2800点,二是调准后,上周一市场攀过2900。市场过2800、2900,这个外在的政策背景是什么?是房地产行业的第三次调控,这个行情处在第二季,正好是上升的中段,仍然是投资的绝对春天。我们可以看看沪指K 线图, 2月14日沪市用一根71点的阳线一举突破了300天均线,而重要平均线一旦突破,一定存在以某种方式的回抽确认。现在27日用70多点下跌回踩确认,某种程度上是数量上对称性的体现。即使今天市场再次波动,依然能守住2900,上升中断的第二季投资春天特征暴露无遗。
第四,投资策略有两种办法。一是持有价值比较高的股票,紧跟“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导向。另外就是要选择性介入成长比较好的投资标的。宏观上,我这里简单概括为四条:一是,强调资源为王的投资主线,关注中东趋势变数、战略物资紧缺带来的爆发机会。二是,重视科技先导的国家投资,捕捉油价冲高变化、产业升级造成的创新机会。三是,贯彻蓝筹理念的掘金思路,参与券商营收增加、经济转型伴生的战略机会。四是,牢记以小为美的选择偏好,兼顾视讯传媒、股权扩张产生的新股机会。要强调的是“十二五”规划,我们国家经济转型,以后绝对不能低附加值,没价值的钢筋水泥,一定要增加科技含量的。所以要强调主题是科技先导,就是捕捉这个产业升级带来的创新性的机会。现在我还是贯彻这样一个大的投资设想,今年无论如何做投资不要忘记蓝筹股,就是参与经济转型这样的行业机会,这些经济转型是政府主导的,国家战略性主导的,那么国家的某些投资和政策倾斜,一定会投向能够代表中国的这样一些国字头的蓝筹公司,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分享政府投资的盛宴,一定要通过这样一个的蓝筹价值投资来分享。
最后,市场短期将以2900为轴心,上下各50点范围波动。中期必将打破2850—2950区间窄幅波动的局面,突破3000将是大概率事件。
震荡反复后,周五市场再次强势向上,突破了去年11月以来下降压力线和震荡箱体压制。虽然指数完成突破后或有回落确认过程,但领涨力量转变为权重股的估值修复性上涨使得市场基础更加稳固,预计下周市场有望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目前市场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做多力量的释放。从政策面来看,虽然大量到期资金仍会对央行对冲操作造成压力,但政策紧缩基本处于预期之中。而通胀数据和PMI数据的阶段性回落,可能使管理层开始关注经济复苏的稳定性,尤其在中东地区出现动荡的情况下,“防止经济大幅波动”可能对政策决策形成微妙影响。预期上,在“两会”召开期间,市场氛围将以稳定为主,同时,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规划等政策有望陆续推出,这将对市场人气起到较好保障作用。而短期外围股市、期货市场走势也相对有利于A股行情的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行情推动力在本周震荡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变化,蓝筹股的估值修复性上涨开始成为推动指数向上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几大主要板块基本面情况来看,上涨过程有望延续。银行业在2011年虽然面对比较严厉的信贷控制,但偏紧的货币环境带来了银行业定价能力提高和净息差提升的预期,以价补量使得部分银行一季报业绩增长达到50%以上。传统钢铁行业也在春季之后出现需求回升、盈利能力好转的预期,尤其高端装备制造业对钢铁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有色、地产等也有类似基本面改善预期出现,应该说,处于估值低位的蓝筹品种目前已经进入易涨难跌局面,指数也理应看高一线。不过中长期角度,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内通胀形势和政策走向变化,不宜对行情发展过程过于乐观。
本周市场经历了央行2011年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震荡整理行情,同时也是一个跨月度的交易周,随着周一的上涨,两市均以红盘结束了2月份的交易。从板块热点来看,股市正经历“后高铁、水利”时期,前期的高铁水利板块的爆炒正在逐步退潮,其他一些新的热点则不断涌现。
首先,受“新三板”建设的带动,高新园区概念股全面走强,中国高科、苏州高新、张江高科等个股成为本周最为抢眼的亮点,周五,中国高科仍然以涨停报收。
其次,备受市场抛弃的地产板块在保利地产不菲的分红政策的刺激下有所转暖。
第三,区域板块行情应声而起。继前期新疆板块在中央加大对新疆投资力度的政策影响下走出独立行情后,本周以宁波为代表的浙江板块以及西藏、上海本地股等区域板块均有不错表现。
第四,在“两会”维稳的市场氛围下,钢铁、银行股搭台唱戏。其中银行板块在本周连续走强。
第五,在大盘不跌的背景下,大部分的中小盘股、创业板个股却出现一定回调。深圳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在本周出现了深幅的回落,“二八”现象再度上演。
第六,高铁、水利等板块在爆炒之后进入消退期。
虽然本周市场热点纷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两市成交量与指数的配合并不理想,沪市最大成交量出现在周四的调整行情中。而新出现的热点目前还仅有银行股具备一定持续性,其余板块的热度远远不及高铁、水利等前期的热门股。因此,对目前银行等权重股的表现还只能定义在维护指数上,能否进一步发展还有待观察。
从基本面来看,市场虽然有“两会”情结护航,但目前政策面还并不宽松。
首先,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着收缩的基调未改,无论是从资金面还是从心里层面都制约着行情的向上突破。
过大的顺差造成了货币升值的压力,而为缓解升值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购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虽然央行进行了大规模对冲操作,但市场流动性仍非常充裕,引发通胀预期。自2003年4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算起,大规模对冲操作已持续8年。在目前情况下,外汇占款的任何增长都不是好事,因为这将给本就困难重重的流动性调节带来更大挑战。因此,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央行还将进一步祭出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下周,国家统计局将于11日公布2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按照市场估计,在翘尾因素减少等因素影响下,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可能在4.7%左右,比1月份的4.9%有所回落。这是自去年11月创下5.1%的阶段性高点之后,CPI涨幅将连续3个月控制在5%以内。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国抑制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1月份CPI涨幅低于社会预期,2月份有望继续回落。从目前物价与股市的关系来看,呈现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物价稳定对股市将起到有利的作用。
从本周开始,市场正式进入“两会”行情。统计显示,过往16次“两会”行情都是涨多跌少,上证指数上涨11次,涨幅最高的出现在1997年,达9.10%。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达8.14%。2002年为熊市,但是“两会”期间股市仍经历了一波反弹,上证指数在10个交易日中上涨7.88%,为涨幅第二大的年份。最近的2010年则下跌了1.94%。
对未来市场热点的把握,我们认为,应该从国家的相关政策入手,寻找突破口。
首先是消费概念,主要包括:医疗、休闲娱乐、连锁快餐、高端奢侈品、洋化家纺、户外运动、度假旅游、文化教育等,此外,电子信息产品、旅游、文化消费将有可能成为下段一行情中的佼佼者。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个由工信部牵头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行业。
在这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已形成基本框架。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最有可能率先出台。通过这些产业内部的行业细分去挖掘投资机会也是选股一个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