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富国新兴产业,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再现富国新兴产业,以往明星们离职通常选择“弃公奔私”富国新兴产业;但是上半年出走的基金经理“奔私”的意愿逐渐减弱,包括丘栋荣、傅鹏博在内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加入或筹备新的公募基金公司;邹唯等昔日明星在新东家也已经发行了产品。面对昔日明星基金经理在新东家的新作,投资者是否该出手投资呢富国新兴产业

跳槽明星基金经理多遭遇“滑铁卢”

不可否认的是,基金经理个人经验、对投资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对基金投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投资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往往能为持有人带来更多的超额回报,这些历史业绩特别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动向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但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跳槽未必是件好事,很多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在改换门庭后就一蹶不振,难现昔日的辉煌。最新的一例是东吴基金的彭敢,这位昔日宝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在转投东吴门下后,业绩遭遇了滑铁卢。彭敢任职东吴嘉禾(580001,基金吧)优势和东吴双三角的任职回报分别为-18.09%和-22.01%,对比当年管理宝盈新价值和宝盈资源优选所创下的超过110%的任职回报,如今的成绩下滑明显。

富国新兴产业

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他始终偏好成长股有关,在宝盈基金时,彭敢通过投资成长性高、有新技术的企业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去年7月他在东吴基金上任后便大规模更换了东吴嘉禾优势的重仓股,选择了清一色的成长概念,但是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彭敢并没有踩中当时热门的蓝筹板块。到了2018年,其掌舵的两只基金依旧表现不佳,重仓股中智云股份、金信诺、航发动力等个股二季度跌幅均超过20%。

类似的例子还有从嘉实基金(博客,微博)跳槽到诺安基金(博客,微博)的刘红辉,但不同的是,刘红辉在管理嘉实研究精选(070013,基金吧)的近两年时间里就获得了71.38%的回报率,而在他转战诺安基金之后的7年时间里并没有延续此前的成绩,在他任职的7年时间内,诺安成长和诺安价值增长的任职回报仅为3.43%和12.65%,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目前刘红辉已不再管理诺安成长(320007,基金吧)混合,他依然挂帅的诺安价值增长(320005,基金吧)二季度继续重仓医药、科技行业,但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回调,基金在7月份以来跌幅已经将近10%。

明星背后的团队实力不容忽视

其实,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取得优秀业绩,背后的团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在跳槽之前的出色表现,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前公司所独有的资源、组织文化、网络和同事。但当他们加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时,这些重要的依赖要素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于是就产生了全然不同的结果。大型基金公司的运作与整个投研团队密切相关,上述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在离开大型公募之后失去原有投研平台,业绩下滑非常明显。

与此相反,一些从中小基金公司出来的明星基金经理,到了大平台之后还能继续保持优势。例如从新华基金(博客,微博)崭露头角的曹名长,被中欧基金的事业部制度吸引跳槽后,目前其管理的中欧价值发现、中欧潜力价值、中欧丰泓沪港深排名均在同类的前十分之一。从农银汇理跳槽至富国基金(博客,微博)的魏伟,在任期间农银汇理行业轮动混合涨幅为50.18%,而在富国基金管理的富国低碳环保和富国新兴产业任职回报分别为128.43%和20.30%,均远远高于同类平均。

明星基金经理固然对投资贡献很大,但投资团队远比个人更可靠,也更为重要。在当前基金业,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公司多配备实力出众的投研团队,华夏基金投研人员就达到100多人。嘉实等公司也建立了极为稳定的团队,正是靠着稳定的团队,这些公司才不会因个人变动导致基金业绩大起大落。前例中刘红辉出走后,嘉实研究精选由张弢接手,虽然短期出现了调整,但是最后张弢还是完成了成功过渡,在任职的4年时间里回报为168.49%,远超同类平均水平的80.18%。

反观权益团队不占优势的基金公司,即使能够凭借明星基金经理获得良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明星相继离开后产品也逐渐开始沉沦。当年新华基金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主打权益类投资,王卫东、崔建波、曹名长都是业内的明星基金经理,但是团队培养的缺失使得王卫东、曹名长离开后留下了人才缺口,即使新华基金提拔了很多新人,也从其他行业挖来了一些人才填补空缺,效果依旧不是十分理想,公司也逐渐放弃了专注权益投资的思路。

近两年的数据也反映了团队的积极作用,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涉及“换将”的基金在基金经理离职后,后续的变动幅度不大,总体排名相对稳定。但是大型基金公司又涌现出了新的一批佼佼者,例如嘉实基金的谭丽,其管理的嘉实新消费、嘉实价值优势和嘉实沪港深混合在市场不佳的背景下均收获正收益,嘉实新消费的任职回报更是达到了41.63%。而中小基金公司更容易出现业绩滑坡,中信建投睿信、大摩多因子策略、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在新任基金经理上任后跌幅分别达到33.39%、25.89%和26.18%。

2017年开启了爆款基金的热潮,销售渠道、投资者都更偏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个人的高度关注和认同,一些急于获得规模增长的中小基金公司便想出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进行营销的策略,挖来历史业绩好的基金经理担任新基金的基金经理。然而明星基金经理取得优异业绩离不开背后公司投研团队的支持,次新基金公司甚至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投研体系尚不完备,投资者若押宝在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身上,则面临极大的风险。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