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怎么买股票如何买?基金怎么投股票如何买?普通人为什么很难在投资上有所建树?手里的闲钱要不要教给基金经理打理?我用三个投资大佬的故事股票如何买,来回答!他们都是业界名人股票如何买,都出过书教别人投资,最后都破了产。

股市是个很考验心态的地方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传奇人物,拥有众多头衔。最主要的,他是现代价投理论的创始人,巴菲特价投理念授业恩师。在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其打理的基金平均18个月就能把本金翻一倍。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就是投资大师,直到1930年。

股票如何买

大萧条期间道琼斯指数图

在大多数新手的眼中,股市不是涨就是跌,没什么特别的。可是你们不知道的是,虽然ICU的股市通常很吓人,但是大宝剑的股市其实更吓人。熊市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从不会有那种一杀到底然后迅速一个大V翻起来就当没事人的那种走法。就像站在斜坡顶上向下扔弹球,弹球的运动曲线,差不多就是股市的走势。格雷厄姆就栽在这一点上,每当你感觉自己抄到了底,噩梦却又再一次开始。放个1929年大熊市中的道指走势图,这里面的股市除了日常下跌还经历了政府的干预,以及抄底人群的阻击+空头回补。每一波平均有25%的反弹空间,但政策不可能真的源源不断,对于投资者心理也有钝化的那天,然后进入新一轮下跌。然后再出新的政策,等待新的抄底大军。1930年,格雷厄姆的联合账户亏损了20%,他赌上了名誉开始抄底,结果亏到破产。后来把自己的投资心得写成《证券分析》,反而影响了数代人,靠着版税摆脱了破产命运。从那之后,基金经理们才开始在自己的投资策略当中设置了止损的红线,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控机制。

ICU的股市很吓人,大宝剑的股市更吓人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菲利普·费雪,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教父级的投资大师。代表作品包括《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投资大师费雪教你怎样炒股》、《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以及《财务分析研究基础》。在1929年,美国股市开始下跌,大量基金开始亏损,比如前面的格雷厄姆。费雪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卖房子、借钱开始抄底。股市的底部是怎样的?我相信经历了08年底、15年底和18年底的人,都会用血染的风采告诉你:只有当人抄底抄到怀疑人生、筋疲力尽,甚至连股票两个字都不愿意提起的时候,希望才会在绝望中诞生,费雪当年的经历也不外乎如此。在“泡沫-萧条-去杠杆”的循环当中,他赔掉了自己的积蓄、赔掉了自己的房子、赔掉了亲戚们借给他的钱,从千万富翁沦为了千万负翁,晚年靠着耶鲁大学和亲戚的周济度日。

确定的理论,不确定的风险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詹姆斯.柯迪尔,他离我们比较近。华尔街期权交易大师,曾于2004年版了《期权出售完全指南》,被当时国内搞期权的奉为业界宝典。他的交易手法很单一,但他对于自己的交易策略又无比自信。当他谈到公司的投资策略时,他说道:“我们的目标就是采用最激进的工具并且保守地管理它。

股票如何买

和股票不同,期权的风险更大!买一份看涨期权,就是买一份未来以某一价格买入该证券的权利,但你要首先支付一笔权利金,但权利金占未来买入成本的比例一般很小。

举个例子,比如一只股票现价100元,某投资者买入价格为110元的看涨期权,权利金是5块钱。当价格涨到了120元,投资者可以行权,以110元买入该股票,并在120元出售。但如果股票跌到了90,投资者可以不行权,损失也只有5块钱而已。买入看跌期权也是相同道理,只不过方向相反。卖出期权的交易者则是站在以上交易的对立面。卖出期权者得到的是买入期权者的权利金,实际上他们赌的就是对手盘不会行权。

股票如何买

詹姆斯.柯迪尔裸卖空美国天然气看涨期权,无任何对冲保护,结果天然气暴涨,导致对手盘集体行权,于是柯迪尔的账户穿仓。他不仅损失了全部本金,还欠证券经纪商——国际资产控股公司一笔债务。詹姆斯.柯迪尔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成功,将衍生品交易中最危险的策略作为了自己主要交易策略,并向其投资者宣传这种策略非常安全。实力演绎了凭本事挣回来的,凭本事赔回去。

上面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新手迷信单一投资方法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方法都是人创造的。是人就有局限性,就有疏忽,就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宏观经济、产业也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过去的方法总会过时。费雪、格雷厄姆、科迪尔这些鼎鼎大名的投资人,都曾经因为决策失误赔到破产。尤其是保尔森,一套方法用了很多年,结果一朝穿仓。即便被奉为股神的巴菲特,这些年来每年收益率也从25.9%一路下滑到9.6%。

在赌博上有一个无限资本理论,你每次下注都把赌本翻一倍,不管你前面输多少,只要你能赢一次,你就赚了,所以不管你赌术有多精湛,面对资本无限的庄家,只要你一直赌,最后一定是输。投资某种意义上和赌博一样,比的不是谁的技术更好,眼光更毒,而是谁的资本更厚!专业投资者和韭菜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人家赔光了还可以募资东山再起,而韭菜赔光了就只能一蹶不振,大家在对抗风险的能力上根本不对等,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教给基金来打理,因为至少风险不那么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