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198新浪博客:7月22日科创板公司上市仪式就将举行2198新浪博客,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之际,资本邦研究院对已经走过29年的中国股市进行了一番梳理,向历史致敬的同时,也向即将到来的科创板献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百年沧桑之后,中国证券市场终于迎来曙光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的股份制企业。此后,伴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股票交易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第一家从事证券交易的华商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日应运而生。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的成立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垄断,但可惜的是,这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华商机构并没有坚持多久,受时局影响,成立仅一年的平准股票公司便在1883年“英年早逝”。
1905年,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成立,开创了在上海兴办证券交易所的先河。同样受到时局影响,众业公所显然不会考虑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经济环境,不久之后,“橡皮股票风潮”爆发,这场席卷全国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正元、兆康、谦余3家钱庄倒闭,而与这3家钱庄关系密切的森源、元丰、会丰、协丰、晋大5家钱庄也未能幸免。
此事与约10年后的“信交风潮”,给近代中国的经济环境造成重创,也正是受此影响,“股票”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了国人的“心病”,不少人都认为股市处处充斥着黑幕,以至于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推出仍受到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
时间转眼来到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企业发展来到了瓶颈期。此时,以北大教授厉以宁为首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建议。
1984年,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公开发行,此时距离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的诞生都已过去100余年,历经重重磨难的中国证券市场,在100多年后终于再度萌生出新的枝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中国证券市场正式拉开序幕
飞乐音响的股票发行,拉开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序幕,也拉开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开放”。
1986年11月14日,一场普通的外事活动因为邓小平的一个举动,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南海接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为团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作为回礼,邓小平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赠送给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这一举动也真正让国际社会觉察到中国改革的势不可挡。
在之后的媒体报道中,还揭秘了这次“赠送股票”前后的小趣闻。据悉,在会见之前准备回赠的礼物时,中国人民银行从沈阳、广州等各地找来十几张股票,但发现大多数股票都缺少部分必备要素、不符合国际通行标准样式。于是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就打电话给上海分行行长李祥瑞说,你们看一看能不能送张股票过来,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客人。
为表示这张股票的正规和真实有效,特地在股东栏填上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芝石的名字。不过凡尔霖认为,他的股票不能用别人的名字,于是会议结束后,他就带领一批随行人员和美国记者乘飞机飞往上海过户,并在第二天花2000美元自费雇用上海市公安局的警车开道,去静安寺附近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办理股票过户,留下了世界上最大证券交易所主席到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柜台办理过户手续的历史瞬间。
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接见活动结束之后,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步伐再次提速。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会议,对前期的股份改革试点给予肯定,允许试点改革继续进行,并且提出了规范性的意见。
从这时开始,公司股票发行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股票发行的规范化也逐渐和国际接轨,上海和深证则陆续出现了股票公开交易柜台。随即,一批证券公司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诞生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再进一步。
截至1990年底,全国已经有4750家公司发行了各类股票,募集的资金总额超过了42亿。此时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股票交易柜台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已无法满足交易需求,为了更加规范股票交易流程、完善交易制度以及创造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环境,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率先成立,并于12月19日开始营业,上交所的成立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在大陆开业的证券交易所,距离平准股票公司的诞生,已经过去了108年。在108年的漫长等待之后,中国的证券市场终于迎来了新的征程。
随后的12月1日,深交所落地,我国的第二家证券交易所也正式诞生,至此,我国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了雏形。
1992年10月,在邓小平的南巡之后,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中国证券市场从股份制企业到股票交易场所,再到相应的监管机构,总算是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在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过程中,邓小平的一句经典名言深入人心;“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也正是有这样对改革的支持,尽管中国股市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在探索的路上并没有畏手畏脚。可以说,从1984年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到1992年证监会的成立,这一段时期既是一次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大胆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传承与重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宝延大战”给中国股市带来了收购兼并的新风潮
1993年,距离新中国第一支股票的发行只过去9年,距离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只过去了3年,距离证监会的成立更是只有1年,新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只是个孩子。在这一年发生的“宝延大战”,不仅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也成为了一场大型的“金融教学”。
这场大战的主角之一——延中实业堪称中国证券史上的“传奇”,延中实业的股票于1985年发行,1990年上交所成立的时候,延中实业和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城以及凤凰化工共同成为上交所第一批上市集中交易的股票,就此开启了“延中实业的股市奇幻之旅”。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元老级”企业,延中实业见证了新中国资本市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全部历程,创下了多项“第一”的头衔:第一批股份制试点企业、第一批公开上市企业、第一家被兼并收购的企业……
这场收购大战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还是由于两点原因造成的:
第一,延中实业的社会公众股占比高达91%,全部股本只有3000万股,同时还是一家“三无”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未超过5%。不仅如此,当时的延中实业业务分散,并没有能保证公司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点,作为一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强力业绩支撑的街道小厂,自然成为了优质的“壳资源”。
第二点原因则是源于当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漏洞,《条例》第47条规定: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证券交易场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任何法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后,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证券交易场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法人在依照前两款规定作出报告并公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和作出报告前,不得再行直接或者间接买入或者卖出该种股票。
《条例》第48条则规定: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人发出收购要约,按照下列价格中较高的一种价格,以货币付款方式购买股票:
(一)在收购要约发出前12个月内收购要约人购买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在收购要约发出前30个工作日内该种股票的平均市场价格。
《条例》对并购的规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宝延大战”的情况下,对于违规的处罚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宝安集团这样的“黑衣骑士”有了可趁之机。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再回看宝安集团这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收购,不得不让人感叹其设计之精良、决定之果断、行动之迅速。
1993年9月6日起,宝安旗下三家分公司开始行动,各自买入延中股票,此时延中股价虽有上升之势,但涨幅并不明显;至9月24日,延中股价已涨至11.88元/股,不仅创下新高,成交量也放至505万股,宝安的收购计划也开始风声四起,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9月29日,宝安上海公司已持有延中实业4.56%的股份,宝安华阳保健用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分别持有延中实业达4.52%和1.657%,合计10.6%。
按《条例》规定,宝安的持股数已超过公告上限,两家分公司的法人直接持股数也已经接近公告上限,于是,这场收购的高潮就在9月30日诞生了。当日,延中实业以12.11元/股开盘,11时15分,宝安发布公告,向外界宣布公司已持有延中实业普通股5%以上。与此同时,宝安上海公司共计吃进延中实业342万股,累计持有延中实业479万股,合计拥有延中实业15.98%,其中包括关联企业宝安华阳保健用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通过上交所卖给宝安上海公司的114.7万股。延中实业随即被临时停牌。
经过多次收购之后,宝安集团最终持有延中实业19.8%的股份,以绝对优势一举成为延中实业的大股东。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恶意收购,延中实业显然没有任何准备,延中管理层认为宝安上海公司的收购行为存在严重违规,并诉诸法律程序来维护公司利益。最终,这场争执由证监会出面干预,最终拍板。
经过调查,证监会认定,在买卖延中股票过程中,宝安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比如:当宝安第一次发布公告的时候,它和关联企业实际持有的延中股份已达到了10.65%,远超5%的警戒线。同时,在发布公告的当天下午宝安公司又继续大量买进,将持股量增至17.07%。对此,证监会也认定宝安违规,处以100万元罚款,但也确认宝安所购买的延中股权有效。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收购大战落下帷幕。抛开收购案本身,这件事之所以能被载入史册,还在于这场事件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之于市场,这场风波将兼并收购的概念带进了年轻的中国股市,受此影响,催生出了日后方正举牌延中、裕兴举牌方正、延中举牌爱使、大港举牌爱使、明天入主爱使等各大并购案,也直接催生出了一批投机者。
之于监管,“宝延大战”直接影响了其后出台的《证券法》对并购重组指定的“专用条款”,之后证监会有颁布了《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催生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穿透制度。
之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这场风波让大家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黑衣骑士”、“白衣骑士”、“毒丸计划”等名词也被大众所熟知,上市公司也由此学到了一些防止被恶意收购的措施。尽管真实环境下的收购兼并仍复杂到难以彻底了解清楚,但至少不会让企业在被收购的时候陷入“束手就擒”的尴尬局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牛市疯狂下,金融危机悄然而至
时间转眼来到1997年,在经历了前一年的牛市行情之后,亚洲金融危机在这一年悄然而至。
让我们先将时钟稍稍往回拨一些时间,1996年10月起,为了给火爆的牛市行情降温,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12月16日,沪深股市涨跌幅10%的限制实行,中国股市正式进入了“涨跌停时代”。
1997年2月19日,对新中国证券市场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再加上前一年牛市热情的逐渐消退以及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年轻的中国股市经历了第一次“大起与大落”。
1996年的牛市行情是这一轮“大起大落”的开始,而1997年的“琼民源造假案”,则可以看做这一轮“大落”的前奏。
“琼民源”财务造假案——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重组创新
1993年4月,琼民源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当时在深圳上市的5家异地企业之一。到1995年,琼民源每股收益不足1厘钱,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03%,年报公布日(1996年4月30日)其股价仅为3.65元。然而在1996年的牛市行情中,“琼民源”的股价从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已窜升至20元,翻了数倍。在被某些无形之手悉心把玩之后,“琼民源”成了创造1996年中国股市神话中的一匹“大黑马”。
1997年3月,琼民源公司全部董事在讨论琼民源利润分配的股东大会上集体辞职,导致琼民源无人申请复牌。为此,国务院证券委会同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琼民源公布的1996年公司业绩进行了调查。
然而这一等就是两年,在经历了漫长的两年之后,“琼民源案”终于等来了一审判决:琼民源原任董事长马玉和因犯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也以同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在解决了财务造假问题之后,对“琼民源”股票的善后成为了新的难题。1998年12月4日,北京住总宣布入主琼民源;1999年1月5日琼民源临时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进行资产核查和公司重组;6月8日,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起设立、定向发行、等量置换、新增发行”的重组方案,“琼民源”这一全新的重组模式后来被称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重组创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7月12日,中关村(证券代码:000931)上市,“琼民源”也在这一天正式退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舞台。
在1997年7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在之后的一年里从1500点的高位最低跌到了1025.13点,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证监会借由“琼民源案件”,展开了针对上市公司的清理整顿。
红光实业——欺诈发行,国内股市虚假上市第一案
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推出ST制度,辽物资不幸成为首家ST股票,而在当年的年报季中,红光实业披露1997年亏损1.98亿元,直接戴帽。由于红光实业是在1997年上市的,也因此成为“国内股市虚假上市第一案”。
《证券法》颁布,中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1998年12月29日,《证券法》在6年的筹备之后终于获得通过,截至1998年底,证监会先后颁布了250多项法律法规,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一次次的事件中不断完善,最终在1998年底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中国股市仍然“任重而道远”
2000年,已经十岁的中国证券市场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证券法正式实施不过半年,中国股市也刚刚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阴霾,此时的股市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2000年2月,亿安科技成为了第一只百元股,随后亿安科技被爆出操纵股票,证监会也向亿安科技开出了史上最大罚单。
亿安科技从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个交易日中,股价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2000年2月15日,亿安股价突破百元大关。不过在2001年1月10日,鉴于亿安科技股票出现的种种异常行为,中国证监会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价案,对持有亿安科技股票的主要账户进行重点监控。
从证监会之后公布的调查情况来看,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百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广东金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大量买入“深锦兴”股票。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1999年1月12日最高时的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帐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截至2000年2月5日,这四家公司通过控制股票帐户共实现盈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亿安科技的股价从2000年1月中旬开始下跌,彼时正是“中科科技案”被曝光之时,从2000年到2001年,亿安科技的股价从126.31元一路跌至42.35元,下跌之势难以阻挡。
2001年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对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作出处罚:长时间联手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欣盛、中百、百源和金易等4家公司因违反《证券法》规定,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49亿元、罚款4.49亿元的处罚。
9月15日中联重科上市之后,深交所暂停了主板IPO,开始了创业板的筹划准备。然而,创业板的筹建并非一帆风顺,直到9年之后才被正式推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个十年里,中国股市改革升级
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股市从完善监管开始。
中科创业、亿安科技、银广夏、蓝田股份、东方电子等一大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中国股市也从2001年3月开始正式进入核准制时代,曾经的审批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核准制的出现被专家们一致认为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表现,而随着核准制落地,中国股市在第二个十年里也开启了更加轰轰烈烈的改革之路。
退市出现,“水仙”不幸成为“直接退市第一股”
2001年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办法》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被暂停上市,在规定时间内如果还不能实现盈利,将被终止上市。
4月23日,水仙电器不幸成为《办法》推出之后首家因连年亏损被终止上市的公司。这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是我国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历程中的又一重大成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小板开板,深交所“改革试验田”打响第一枪
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在深交所正式开板交易。在创业板迟迟未能出生之际,作为过渡的中小板,给众多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带来了新希望。尽管上市条件与主板相同,但中小板以“小盘”为最突出的特征,流通盘约为1亿以下。
股改降临!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再升级
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2005年,首批“四家试点”公司公布,也标志着我国股市十五年遗留下来的最大“包袱”将进入最后的消化阶段。截至2006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数已达1303家,总市值约为60504.47亿元,约占沪、深A股总市值的98.55%。
股改落地,也标志着中国的中国证券市场向着市场化再进一步,同样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首先,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利在长远;
第三,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使得改革试点的成功成为可能,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中国证券市场摆脱困境,避免被边缘化,其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股改也更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开展,减轻了市场结构调整的压力。
牛市再起,中国股市迎来第二次大起大落
2006年,伴随着股改的快速推进,中国股市再次迎来超级大牛市。2006年12月,股改进入尾声,上证指数随即收复2001年2245点的高点,并且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路高歌猛进,在2007年10月16日冲上了6124.04点,这也是上证指数诞生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表面上一帆风顺的牛市行情下却是暗流涌动,就在牛市启动的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徐工凯雷并购案”也同时发生,这场外资并购案再度给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带来强烈冲击。
2005年9月2日,徐工科技发布公告称,徐工机械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已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共计持有徐工机械48.68%的股权的过户手续已经在徐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毕。
紧接着,在刚刚成为国有独资公司不久之后,徐工再发公告,2005 年10 月25 日,凯雷徐工、徐工集团及徐工机械共同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由于该协议的履行将导致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凯雷徐工和徐工集团还同时签署了《合资合同》。
本次收购过程中,收购人凯雷徐工拟受让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机械的82.11%股权,并同时对徐工机械进行增资,收购完成后凯雷徐工将最终持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成为徐工机械的控股股东,从而间接控制徐工科技的43.06%的股权。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此后,在层层阻力之下,凯雷不得不一再让步,凯雷徐工的持股比例从85%降至50%,最后再降至45%,但遗憾的是,这场并购案在持续了三年之后,还是于2008年7月23日宣告终止,凯雷最终未能如愿。
这场收购案还诞生了中国企业并购史上首次博客大战,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率先在新浪博客上提出质疑,直指这场收购案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猫腻”,而后名为“响云霄”的“徐工员工”则同样在新浪博客上予以回应。
在这场收购案的进程中,国务院在2006年6月28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9月8日起,由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共同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开始实施。接连出台的新规成为了这场收购案更大的阻力,也最终断送了凯雷收购徐工的希望。
2007年,QDII启动、公司债市场启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出台,一连串的动作无疑给火热的市场再添了一把新柴,A股市场就着这把火开启了疯狂之旅。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如同1996年牛市终于亚洲金融风暴,2006年启动的超级大牛市同样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戛然而止,甚至摔得更低。2007年在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的新高之后,虽然有所回落,但并没有多少人会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上证指数就再次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664.93点,直接回到了2006年6月30日的水平。
当然,金融危机只是这场暴跌的助力之一,股改留下的“大小非”在2008年迎来解禁潮,在两大因素的加持下,上证指数从6124点到1664点只用了254个交易日,一年狂跌了70%,在之后半年迎来小幅反弹之后,A股市场便陷入了长达5年的低迷之中。
“千呼万唤始出来”,十年等待之后,创业板终于面世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在深圳正式举行开板仪式;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开盘,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面世。
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的财务指标在量上低于主板(包括中小板)首次公开发行条件,在指标内容上参照了主板做法,主要选取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可分配利润等财务指标,同时附以增长率和净资产指标。另外,创业板在净利润/营业收入上设置两套标准,发行人符合其中之一即可。
创业板的诞生也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十年,也就此迎来结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股市第三个十年:科创板开启新时代
在经历了第二个十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中国股市在第三个十年里主要以小修小补为主,即将推出的科创板成为了这十年里最为重大的一件大事。
光大“乌龙指”事件——金融环境不断进化下,监管环境如何跟上脚步?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这次事件也被外界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2013年8月18日下午,通报了8月16日光大证券交易异常的应急处置和初步核查情况。
据称,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发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次事件给再度给市场监管敲响一记警钟,随着金融环境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监管上跟上步伐成为了这一个十年中一个一直存在的思考。
十年轮回
“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的半年之后,中国股市的第三轮牛市悄悄来临。
2014年1月8日,IPO在时隔一年多后正式重启,优先股试点办法出台。IPO重启之后,A股市场正在逐渐从5年的漫长低迷中苏醒。3月12日,最低下探至1974.38点,从那之后,A股市场再度迎来强势反弹,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再度冲上5178.19点的高点,历时一年半的牛市行情再度到达顶峰。
2016年,熔断机制在漫长的呼唤中终于开始实施,然而,1月4日股市开市第一天,A股便遇到史上首次“熔断”。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点与3400点,各大板块纷纷下挫。午后,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并于13点13分超过5%,引发熔断,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之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并于13点34分触及7%的关口,三个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市。
1月7日早盘9点4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再度触发熔断线,两市将在9点57分恢复交易。开盘后,仅3分钟,沪深300指数再度快速探底,最大跌幅7.21%,二度熔断触及阈值。这是2016年以来的第二次提前收盘,同时也创造了休市最快记录。
1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证监会同意,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从正式实施到暂停实施,熔断机制只“存活”了7天时间。
科创板“倒计时”,中国股市又将开启新时代
在2018年11月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其实早在这之前,类似科创板的概念就早已被提出。
2007年,我国首次提出在上交所设立国际板,希望邀请境外注册公司到中国境内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当时讨论的两种发行方式包括通过直接在新板块进行IPO和以CDR的方式发行证券。
不过在筹备和设计了一段时间之后,设立国际板的声音便消失了,国际板胎死腹中。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战略新兴板在当时还被列入证监会2016年的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但遗憾的是,战略新兴板也迟迟未能成功推出,最终与国际板一样惨遭流产。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注册制改革被提上日程。
同一时期内,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带动了港美股的上市热潮,众多内地新经济企业纷纷选择赴港或赴美上市,在国内现有制度无法满足这些公司诉求的情况下,CDR被率先重提,最终由此催生出以注册制为核心的科创板。
在提出科创板设立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科创板以高效的速度持续推进。
12月2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3月1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
3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保荐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办理业务指南》,并举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会员准备工作座谈会。
3月18日,上交所正式开放受理审核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申请文件;3月22日,首批9家企业的科创板申请被上交所受理。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在开板仪式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8个多月高效有序的精心筹备,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
至此,科创板正式开始交易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在中国证券市场第三个十年即将步入尾声之际,科创板的推出又开启了中国股市一个新的时代。
写在最后
从1984年飞乐音响发行股票开始,已经过去了35年,从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算起,也已经过去了29年。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创板的成立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是献给新中国70周岁生日的一份礼物。
回顾中国股市这29年的历史,从市场到监管,再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本身,都在这29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不少。从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年轻的中国股市迅速完成了进化,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特色。
如果要用一句诗句来形容中国股市的话,那便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明年,即将“三十而立”的中国股市,在三十年的变革之中,也在不断沉淀自己,走向成熟。
参考资料:
【1】汪在满:《大变局:中国股市2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周俊生:《红光实业:欺诈上市第一股》,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10年
【3】中国新闻网:《邓小平送股票前前后后:纽交所董事长雇警车过户》,2011年
【4】王新亚:《邓小平向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赠送“中国第一股”》,新华网,2008年
【5】田永秀:中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文史杂志》1995年01期
【6】陈自印: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007年
图片来源:全景网
本文出品:资本邦。作者:郭浩文。
转载声明:本文为资本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