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四射作用圖(圖片來源:九霄微星)
證券公司上班?證券公司上班
鈦媒體5月14日音讯,商業衛星公司九霄微星宣佈,該公司於近来完结瞭B輪融資,金額達2.7億元,由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北京國富資本聯合領投。本輪融資將首要用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建設互聯網衛星平臺、載荷自動化產線等通讯基礎設施上,同時,九霄微星計劃运用融資來強化寬帶通讯系統研發才能,加速地上終端產品投產等。
600011華能國際股吧,600011華能國際股吧
據悉,這是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後,我國民營商業衛星領域迎來的首個严重融資進展。投資完结後,該公司最新估值超20億元。
中持股份股吧?中持股份股吧
九霄微星建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領先的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濤曾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傢國防科技工業局等機構作业10餘年。建立九霄微星的首要意图,是期望运用物聯網衛星網關、物聯網數據傳輸終端、野生動物監測終端,向行業夥伴和用戶供给六合一體化技術解決计划。2017年,九霄微星獲國傢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18年末,一枚攜帶瞭十二顆衛星載荷的長征二號丁在酒泉成功將沙特-5A/5B衛星及搭載的10顆小衛星發射升空,其间有7顆小衛星是由九霄微星研发的“瓢蟲系列”,包括一顆百公斤級衛星,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首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发及在軌驗證。
與此同時,該公司宣佈拆分旗下航天教育業務,由全資子公司九霄未來獨立運營。
2019年全年,九霄微星營收規模達到近1億元。
根據公開資料,现在九霄微星公司主營業務分三個板塊:衛星整星研发及在軌交给服務、行業一站式解決计划服務、衛星星座組網及通讯服務。
其间,在衛星整星研发及在軌交给服務方面,九霄微星首先實現100kg級衛星的自主總體設計研发,即上文说到的“瓢蟲系列”衛星。其间含有四大中心技術,包括高精度姿態操控、星務總體設計、通讯系統設計和星座組網中心技術,這些技術優勢都是由九霄微星全部。
现在,該公司成功發射瞭8顆衛星,並計劃在2022年末前完结72顆物聯網小衛星布置。
而内行業一站式解決计划方面,九霄微星與多傢垂直行業巨頭协作,协作夥伴包括三一集團、中國交通通讯信息中心等,在物流追溯、交通運輸、油氣石化、水利水電、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供给衛星通讯解決计划服務。
衛星星座組網及通讯服務是九霄微星基於授權的衛星網絡資料,通過構建低軌物聯網衛星星座,來為全球物聯網解決计划服務商供给牢靠數據鏈接服務,有用補充地上網絡通讯,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和海量終端的萬物互聯。
融資方面,鈦媒體瞭解到,九霄微星曾在2016年8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科院旗下硬科技基金中科創星和西科天使基金。2018年2月,該公司宣佈獲得超1億公民幣的A輪融資,新增投資方包括天奇阿米巴、君紫資本和七熹投資,中科創星跟投。
最近一輪融資是在2018年11月末,該公司完结A+輪融資,金額過億元公民幣,新增中遠海運、三峽集團、盛鼎資本三傢投方,天奇阿米巴進行跟投。
低軌物聯網通讯衛星一直是商業航天領域的熱門方向。到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軌衛星數量共計2218顆,未來10年內,預計數量將擴大10倍,增量部分首要來自於低軌通讯衛星。
根據FCC文件顯示,在低軌道通訊衛星中包括5x1.5kg的碳化矽組件,這意味著,每顆衛星中含有5個單獨的激光器。這些激光器就像我們地球上的光纜一樣,將运用光脈沖來傳輸衛星之間的信息。在太空中用光傳輸是比較快的,比较地球上的光纜傳輸,快瞭約47%。
运用這一技術,低軌道通訊衛星將以更簡單的方法供给遠距離較低延遲信息的潛力。
例如,英國倫敦交易所裡的一位用戶,想要检查美國紐約納斯達克股票的最新調整價格,兩距長達12800公裡。若运用正常手法,通過AC-2光纜(RI-3)進行來回旅程信息傳輸,大約需求76毫秒左右才可接收到,并且傳輸過程要遭到光的折射率和波長约束;但在太空(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每秒299,792,458米,运用低軌道衛星,往复僅需求0.063秒,約合62.7毫秒,大大縮短信息傳輸的等候過程。
由於金融市場都是以毫秒計買入賣出價格,因而,低軌道衛星所供给的這一通訊服務,將帶來十分強大的商業價值。所以许多公司都紛紛參與到通訊衛星科研當中。
现在在低軌道通讯衛星領域處於絕對位置的是SpaceX的星鏈(Starlink),該公司已經申請瞭超過7500顆的衛星發射項目,並計劃至2020年末布置1600顆低軌衛星。假如全部按計劃進行,預計Starlink將在年內產生300億至500億美元的收入。
SpaceX給航天產業帶來瞭巨大的沖擊力和想象力,而當前中國衛星行業需求系統性降本钱、提功率,才能在“大航天時代”迎頭趕上。
謝濤表明,受國傢“新基建”方针催化,在未來3~5年,隨著國內的互聯網衛星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他們將在加速全產業鏈佈局的同時,積極對標國際先進,大力開展前沿技術預研。(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林志佳,編輯|趙宇航)